原文: 宫腰束素。只怕能轻举。好筑避风台护取。莫遣惊鸿飞去。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译文及注释:
宫中美女束着素色腰带,只怕轻轻一举就能脱落。好建造避风的亭台来保护她。不要让惊鸿飞走。
一团香玉般温柔的女子,笑容和眉眼都很风流。她贪恋与萧郎私语,却不知道跳错了伊州的舞步。
注释:
宫腰束素:指穿着宫廷服饰的女子,腰间系着白色的丝带。
轻举:轻松地举起。
避风台:建在宫殿或园林中的防风建筑。
惊鸿:指飞翔的天鹅。
一团香玉:形容女子的美貌。
笑颦:微笑时皱起眉头。
萧郎:指才子佳人。
伊州:古代地名,今天的四川省广元市。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学赏析是关于一首婉约词《清平乐》的。这首词的作者是不详之人,但他作为辛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刘克庄的词一向以豪放见长。与其它豪放的作品相比,这首《清平乐》虽然置于婉约词中,但也自然又是一首佳作。这首词所描写的是一个以歌舞佐酒的家姬。
整首词的前半部分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舞姬的纤腰和体态。其中的三处典故,如“宫腰束素”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腰如束素”,“好筑避风台护取”用赵飞燕的故事,据说赵飞燕体质轻盈,汉成帝恐其飘翥,为制七宝避风台,“惊鸿飞去”用曹植《洛神赋》里写洛神的句子“翩若惊鸿”,全是写最美的女子的。用这些典故来写舞姬,自然上半阕的真正含义,就不只是写其的体态轻盈了。
下半部分逐渐转向烘托舞姬的精神风韵。词中“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两句在继续作形态方面描绘的同时,开始着力烘托舞姬的精神风韵,上下两片之间在这里得到了自然地过渡。
总的来说,这首婉约词《清平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和充满意境的描写,把家姬的舞姿和风情描写得栩栩如生,堪称一篇卓越的文学佳作。
赏析详情»
注释:
这段内容主要涉及到一些文学术语和历史背景,下面是我的整理和补充注释:
- 宫腰:宫廷中的女子以纤细的腰部为美,被称作宫腰。
- 避风台:传说中赵飞燕身体轻盈不胜风,因此汉成帝为她筑了七宝避风台。避风台也成了一个比喻,表示可以避开外界的风雨和困难的场所。
- 惊鸿: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优美、动人,如惊起飞出的鸿鹄。
- 萧郎:最初指南朝梁武帝萧衍,他是文学家、诗人,但也有很多故事传颂他的风流韵事。后来,这个词逐渐泛指为女子所倾心的男子。
- 眉语:利用眉毛的舒缩来传达情感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于描述女子的微妙表情和细腻情感。
- 伊州:曲调名称,属于商调大曲,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在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曲调作为诗歌、散文的标题或者文本中的重要元素。
注释详情»
刘克庄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他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如“节令辞”、“节令词”、“节令句”等,推动了词艺术的发展。他的著作有《刘克庄集》、《节令辞》、《节令词》、《节令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