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译文及注释: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寒眼乱空阔:眼睛凝视着茫茫空旷的天空。
客意不胜秋:客人的心情被秋天的凄凉所感染,难以承受。
强呼斗酒:强烈地呼唤斗酒,表达豪情壮志。
发兴特上最高楼:为了发泄情感,登上最高的楼阁。
舒卷江山图画:展开江山美景的图画。
应答龙鱼悲啸:回应着龙鱼的悲鸣声。
不暇顾诗愁: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诗意忧愁。
风露巧欺客:风露巧妙地欺骗着客人。
分冷入衣裘:寒风透过衣裘,让人感到冰冷。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突然醒悟,产生感慨之情,望向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可怜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只能空白度过一生。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把平生的志向都付诸东流,如今只能憔悴度日,晚年仍有为之奋斗的打算。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把这份意愿寄托在江月之上,交付给沙鸥。
注释:
寒眼:形容目光冷淡无情。
乱空阔:形容视野开阔,无边无际。
客意:指客人的情感。
强呼斗酒:指喝酒以振奋精神。
发兴:指发扬兴致。
特上:特指最高处。
舒卷江山图画:指展开或卷起描绘江山的图画。
应答:指回应。
龙鱼:传说中的一种鱼,有悲啸之声。
风露:指秋天的寒风和露水。
巧欺:指巧妙地侵入。
分冷入衣裘:指寒风进入衣裳里,感到冷。
成感慨:指产生感慨之情。
望神州:指怀念祖国。
可怜:指可惜。
报国无路:指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
空白一分头:指一无所获。
意气:指志向和气概。
憔悴:指疲惫不堪的样子。
岁晚:指年纪渐长。
仗江月:指依靠江月(月光反射在江面上)。
分付:指交托。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相得益彰、互相映衬,让诗词中的意象更加丰富多彩。整首词以寒意、秋意为主线,通过描绘寒凉景象和内心无限感慨,道出了作客异乡的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从艺术技巧上看,词中使用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寒眼”,“乱空阔”,使诗句更加清新别致、独特迷人。同时,作者也将乱叶飞舞的景象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了联系,突出了这一景象在诗词中的共性和象征意义。
此外,整首词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思和忧虑,通过描绘萧瑟不振的自然景观,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可以说,作者使用流畅优美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融合,发出浓郁的思想感怀之声。
最后,可以说这首《水调歌头·寒眼乱空阔》与辛弃疾所写的《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扬济翁、周显先韵》词风格相近,均以抒发忧虑为主题,从中也可以看出两位文学巨匠的交流与启迪。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反映历史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文学作品。
鉴赏详情»
杨炎正简介: 杨炎正生于1145年,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其作品有《满江红》、《鹧鸪天》、《渔家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