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译文及注释:
明月到今夜,长久不如人期望。想要见到广寒宫殿,却只有云霞飘逸。夜深了,不要再唤笙歌,屋檐上的雨声很烦人。这首诗不是小山词,但这场景却显得寥寂无聊。
注释:
明月:指月亮,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今宵:今晚。
长是:一直都是。
不如人约:不如人意,不如人所愿。
广寒宫殿:嫦娥所居住的地方,传说中在月亮上。
正云梳风掠:正在梳妆打扮,风吹乱了头发。
休更:停止。
唤笙歌:唤起笙歌,指夜间的娱乐活动。
檐头:房檐下。
恶:大。
小山词:指小诗,表示这首诗不是小诗,而是大诗。
寥索:凄凉,孤寂。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首佚名的节序词,围绕着一个暴雨之夜中的中秋节进行了描写。全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写了中秋节的风雨景色,而下片则直接表现了词人的恶劣情绪和对生活的不满。
在上片中,词人以婉转的笔法写出了中秋节没有明月的情景。词人用“明月到今宵,是不如人约”来表达对于明月失约的不满和失望,虽然词人并没有明言,但通过描写“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来暗示中秋无月的原因并提升了整首词的意境。
下片中,词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恶劣情绪。通过描述大雨如注、令人厌恶的雨声和破坏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从而表现了作者对中秋夜雨的深恶痛绝,也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和时下的恶劣情绪。最后两句“寂寞无聊这一场,还好有王路钤”的描述更是凸显了生活的凄凉和空虚。
整篇文章运用了自然景物、政治情境和人物形象等丰富多样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这首节序词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巧妙地融入了文学之中,呈现出一种深刻而真实的内心体验。
鉴赏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