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栖乌飞绝》拼音译文赏析

  • zuì
    luò
    ·
    feī
    jué
  • [
    sòng
    ]
    fàn
    chéng
  • feī
    jué
    jiàng
    绿
    xīng
    míng
    miè
    shāo
    xiāng
    diàn
    mián
    qīng
    huā
    jiǔ
    yǐng
    chuī
    shēng
    mǎn
    dàn
    huáng
    yuè
  • hǎo
    fēng
    suì
    zhú
    shēng
    xuě
    zhāo
    huá
    sān
    nòng
    lín
    fēng
    bìn
    liáo
    luàn
    guān
    jīn
    zhé
    liáng
    mǎn
    beǐ
    chuāng
    xiū
    gòng
    ruǎn
    hóng
    shuō

原文: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久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译文及注释
栖乌飞绝:停留在树上的乌鸦飞走了。
绛河绿雾星明灭:绛河上绿色的雾气中,星星闪烁不定。
烧香曳簟眠清樾:点燃香火,拖着席子在清幽的林荫中睡觉。
花久影吹笙:花儿开了很久,吹着笙的声音。
满地淡黄月:月光洒满大地,呈现淡淡的黄色。
好风碎竹声如雪:清风吹过,竹子发出像雪花一样的声音。
昭华三弄临风咽:昭华山上的三个乐曲,在风中哀婉悲怆。
鬓丝撩乱纶巾折:发鬓被风吹乱,折断了丝绸的巾帕。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北窗凉意袭人,不要再说温柔的话了。
注释:
栖乌飞绝:指乌鸦停栖的地方已经没有了,乌鸦只能飞行。

绛河绿雾星明灭:绛河上绿色的雾气中,星星闪烁,时隐时现。

烧香曳簟眠清樾:烧香的香气飘散在清幽的林荫小径上,人们躺在竹席上睡觉。

花久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花儿已经开了很久,花影随着笙声摇曳,月色柔和,洒满了大地。

好风碎竹声如雪:清风吹过竹林,发出像雪花落地的声音。

昭华三弄临风咽:指昭华宫中的乐曲,三次演奏后,音乐在风中消散。

鬓丝撩乱纶巾折:风吹乱了女子的发髻和衣角。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北窗凉意袭人,不要再说温柔的话语了。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词作品的作者是佚名,描述了一位隐士在退隐生活中,吹笙自娱的清夜。整个作品充满了清静、安逸、悠闲的氛围,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 首先,词作开头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乌鸦归林栖息,天河笼罩着淡绿色的雾霭,透过它可以看见若有若无的星光。其中提到了天河是绛河的别称,而绛色又象征着南方,与北极星形成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接着,作者用“此时”来连接下一段文字,让整篇文章更具有连贯性,读者也能更好地产生共鸣。 其次,词作接下来描述了隐士在花影下吹笙的情景,花影和吹笙相互映衬,形成了空灵剔透的美感,这里的“花影吹笙”不仅是音乐上的表现,更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感受。而且,在此之前,隐士已经点燃了香炉,展开了竹席,在樾下卧于清荫之中,处处是雅致和典雅。 最后,词作以明快的笙声作为结尾,描述了犹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的笙声,给读者留下一段清新怡人的印象。在这里,作者用“咽”这个动词来形容箫声幽咽,读者能够感受到笙声带来的深情与哀愁。而“凉满北窗”,则意味着隐士已经吹奏到深夜了。未来的朝阳还未升起,而他的夜晚已经过得如此美好。整篇词作的氛围清新秀丽、淡雅高远,属于别具一格的唯美派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本篇词作描述了隐士在退隐生活中吹笙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音乐的表现,塑造了一位自由自在、才情横溢的清流文人形象。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更在于对古代诗词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鉴赏详情»


注释
范成大、佚名绛河、天河、簟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和补充注释: 这段内容可以解读为:文本作者是佚名作者,提到了绛河,即天河,而簟是指一种竹席,樾则是成荫的树木。 1. 绛河(天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河指的是银河系,是夜空中最为壮观的天象之一。《诗经·大雅·绛之节》中有“瞻彼绛霄,遵彼南山”之句,描述了古人对于天河的景象所抱有的敬畏与钦佩之情。在古代文学艺术中,天河被赋予了诸多神话色彩和寓意,是文艺作品中的常见主题之一。 2. 簟(diàn):簟是一种古代的竹席,用竹子编织而成,质地坚韧,通风性好,防潮效果较佳。在古代的寝具中,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常用于铺床或折叠成垫子来睡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簟作为情感渲染的元素,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下莞上簟,乃是时危时安也”,将簟与情绪的起伏相联系,突显了其在文化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3. 樾(yuè):樾是指成荫的树木,通常是指一片树林或林荫道。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樾常被用来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如《庐山谣》中的“万壑树参天,千山水抱流”,描述了庐山的壮阔景象;《诗经·小雅·采薇》中的“于樾于桑,于彼无恒”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注释详情»


范成大简介
宋朝 诗人范成大的照片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南宋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人为尤袤、杨万里、陆游。代表作品《春日田园杂兴》,《四十八盘》,《车遥遥篇》,《鹧鸪天·嫩绿重重看的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