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七夕》拼音译文赏析

  • xíng
    xiāng
    ·
  • [
    sòng
    ]
    qīng
    zhào
  • cǎo
    míng
    qióng
    jīng
    luò
    tóng
    zhèng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chóu
    nóng
    yún
    jiē
    yuè
    guān
    suǒ
    qiān
    chóng
    zòng
    chá
    lái
    chá
    xiāng
    féng
  • xīng
    qiáo
    què
    jià
    jīng
    nián
    cái
    jiàn
    xiǎng
    qíng
    bié
    hèn
    nán
    qióng
    qiān
    niú
    zhī
    shì
    zhōng
    shèn
    shà
    ér
    qíng
    shà
    ér
    shà
    ér
    fēng

原文: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

译文及注释
草丛中鸣叫的蛩虫,惊动了落在梧桐树上的鸟儿。在人间,忧愁之情浓烈,仿佛天上一般。云彩缭绕,月光洒地,千重关锁难以逾越。纵使乘坐浮槎,也无法相遇。星桥上鹊鸟驾车,经过了一年才得见面,想必是因为离别之情和恨意难以消解。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不知是否在这离别之中。天气变幻无常,晴时雨时风时。
注释:
草际鸣蛩:草丛中鸣叫的蛩虫。
惊落梧桐:惊动了梧桐树,使其落下叶子。
正人间、天上愁浓:指人间和天上都充满了忧愁和悲伤。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指天上的云阶和月亮,以及地上的千重关隘,都阻隔了人们的相遇。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即使乘着浮槎来往,也无法相遇。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指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经过长时间才能再次相见,离别的痛苦难以消解。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指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是否是在离别中相遇的。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形容天气变幻无常。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许年复一年才出现一次,想见爱人也非易事。词人以此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许多情侣因为远距离而难以相聚的痛苦。这种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叙述来表达自身离愁别恨的手法,使得词作具有了时代背景和普遍性。 在表达手法上,本词句法浅婉,语言朴实、质朴,不装饰不矫揉造作,寥寥数语便凝聚出一种深情与凄美。同时也运用了词中独有的对偶和双拍子,契合了音调与词义的完美结合,使得整篇词作更具韵味和艺术性。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描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既是对历史传说的致敬,也是一种对当代情感的表达。这篇词作深刻地描绘了人间天上离愁别怨的深情,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深入体悟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学之美。 鉴赏详情»


赏析二
这篇词赏析的主题为《七夕》,作者佚名,通过对秋天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刻。首节以草际鸣蛩、惊落梧桐为开篇,融汇自然景象和人间情感,凝练出惆怅孤独、深切思念的凄冷色彩。其余的文字则从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等多个方面,将作品的主旨进一步显现。 在词人笔下,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法相会,这是全篇最重要的主题。虽然两人身处人间天上,但他们一年之中只有短暂的一面之缘,此时此刻的相聚让离别之情更加强烈。词人还进一步介绍了“浮槎”的传说,意味着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的距离如同海上木筏游荡般难以逾越,更凸显了两人相隔良久之痛苦。 所以,《七夕》的主旨呼应了节日的特殊主题。牛郎织女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对相爱的年轻人,他们的悲欢离合,反映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正如词中所述,天上和人间的离愁别怨在七夕之时被放大,让人心灵疼痛,更能感知爱情的珍贵。此外,借用自然界景象,使得人物情感显得深刻、真实。 通过赏析这篇词作,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李清照深刻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察觉到她对于人性的洞见和情感的表达。因此,《七夕》既是一篇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永不衰老、常常被人们传唱的经典佳作。 赏析二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七夕》的作者不详,出自《历代诗余》。有可能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写于池阳。这一年,赵明诚因为政治原因罢免江宁守职务,五月到了池阳,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而李清照则暂住在池阳。夫妻俩在战乱中相依为命,在分离和重逢之间曾经历许多痛苦的波折。 此时,又一次因为工作原因,两人被迫分离。这使得李清照倍感凄凉,景况十分孤单。转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起了天上的牛郎织女,此时此刻仍然可以相见,而人间的恩爱夫妻却无法相聚。深深的离情别绪,对时局的忧虑,交织在一起,让她的心情更加沉重和悲凉。这样的心情转化成了笔端上的情感,铸就了这首凄婉动人的词作基调。 这首词作不仅表现了李清照渴望与丈夫团聚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战乱严重的时局和人们内心的强烈离别之情。作为李清照创作词作的参考之一,《七夕》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传统文化,还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词作不愧是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永载于世。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李清照的这首词《如梦令》是一首借牛郎织女之典故,表达出人间的离愁别恨,荡气回肠。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大约是李清照和其丈夫分居之后的时期。而正是因为此时期,加上七夕节的影响,让词人对牛郎织女之故事颇有感触。 “草际鸣蛩,惊恐梧桐”,这是词中最具有音乐美感的句子,通过听觉来增强整首词的感伤情调,并为全词笼罩上一层凄凉的气氛。 “正人间天上愁浓”,写出了作者仰望牵牛、织女发出的悲叹,意味着相见即别离,更为心情落寞。同样在这句话中,作者也隐喻自己和所有别离的男女,在这个七夕的夜晚一同渴望与思念着彼此,但却无法相会。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这两句描绘出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天宫,作者幻想着自己也可以像牛郎织女一样踏上云阶,登上月地。但如今的现实,以及纵使浮槎来也无法相见,更加强调出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其实,这首《如梦令》不仅是描写了牛郎织女故事的离愁别恨,更是表达了人间真实的情感。李清照通过借助传统文化,将独特的个人情感与传统价值相结合,体现出她深刻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赏析详情»


注释
《如梦令》并未提到以上内容,但根据你的要求,我可以简单为您梳理一下这些词语的解释和来源: 1. 蛩:指蟋蟀。 2. 云阶月地:指天宫,语出杜牧《七夕》诗。 3. “纵浮槎”三句:出自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4. 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5. 牵牛织女:二星宿名,《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6. 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注释详情»


李清照简介
宋朝 诗人李清照的照片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宋朝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品《如梦令》,《点绛唇》,《浣溪沙》,《菩萨蛮》,《醉花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