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拼音译文赏析

  • jiā
    ào
    ·
    yuè
    liú
    huā
    yāo
    yàn
    hōng
  • [
    sòng
    ]
    ōu
    yáng
    xiū
  • yuè
    liú
    huā
    yāo
    yàn
    hōng
    绿
    yáng
    dài
    chuī
    chuī
    chóng
    xīn
    chán
    jiǎo
    zòng
    jīn
    pán
    sòng
    shēng
    xiāo
    huà
    shān
    pán
    shuāng
    fèng
  • zhèng
    shì
    lán
    shí
    jié
    dòng
    chāng
    jiǔ
    meǐ
    qīng
    zūn
    gòng
    huáng
    shí
    nòng
    yóu
    méng
    zhōng
    děng
    xián
    jīng
    shā
    chuāng
    mèng

原文: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译文及注释
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时节,热情奔放的榴花盛开,色彩艳丽,热烈烘托气氛。

绿杨带雨垂垂重。——绿色的杨树上挂满了雨水,垂垂地下垂,显得沉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五彩缤纷的新丝绸缠绕着角粽,美观大方。

金盘送。——用金盘子送上来。

生绡画扇盘双凤。——用生绡制成的画扇上绘有双凤图案,美丽动人。

正是浴兰时节动。——此时正是浴兰的时节,花香四溢,万物生长。

菖蒲酒美清尊共。——菖蒲酒美味可口,清酒盛在酒杯中共享。

叶里黄骊时一弄。——在叶子中,黄骊鸟时而一闪而过,显得神秘莫测。

犹瞢忪。——还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

等闲惊破纱窗梦。——突然惊醒,破开纱窗,发现原来是一场梦境。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介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首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这首词作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深闺女子的生活。 在词作中,作者通过描述吃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等端午节的传统习惯,表现出人们庆祝端午节的热情和喜悦。然而,作者更多地关注的是其中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她用五色新丝心有缠裹的粽子,并由侍婢送进金盘,然后沐浴香花之水,睡眠香甜,直到被黄鹂的鸣叫惊醒。通过这种写法,作者巧妙地将传统节日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示了端午节背后那些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 此外,词作使用了优美的语言和典雅的意境,描绘出了端午节的欢乐和生活的柔情,充分展现了作者出众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可以说,这首词作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兼具历史、风俗、民俗和情感等方面的多重含义。 简介详情»


创作背景
欧阳修的这首词作《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和闺中女子的离愁别绪。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佳节,其源远流长。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传说,端午节始于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端午节定为每年的五月初五,并且流传下了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叶等各种习俗。 在这个多民族的节日中,端午节具有多种意义。首先,它是一个全民健身的节日,可以让人们通过龙舟竞渡等运动增强体质。其次,端午节也具有防疫祛病的作用,如挂艾叶、喝雄黄酒等都能消灭瘟疫和驱毒。最后,端午节也是祈求健康的节日,人们在此祈求家庭和睦、身体健康。 欧阳修的这首词作正是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和闺中女子的离愁别绪,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日与人情的融合,以及爱情的真挚和缠绵。这源于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表达了对生命、情感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作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全词分上下两片,通过描绘端午节的风俗和闺中女子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深情追求。 上片写的是端午节的景象,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如“榴花”、“杨柳”、“角粽”等,表现了人们在端午节的愉悦心情。其中,“五月榴花妖艳烘”,这一句使用了“榴花”的形象来描绘端午节的热闹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几分豪放的气息。整个上片气氛明快、朝气蓬勃,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而下片,则描绘了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等传统风俗。随着情节的深入,抒发出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闺中女子享用完粽子后,因思念恋人而不能出外踏青,内心的落寞和忧伤得到了真实的表达。这里,作者不仅仅展现了闺中女子的情思,也暗示了自己对爱情的深情追求,让读者感受到了欧阳修内心的真实感受。 整首词作运用景物、人物行为和语言等多种手法,将端午节的传统民俗和闺中女子的离愁别绪融为一体,表现出作者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认识和体悟。同时,词作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庆”与“爱情”巧妙融合,展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魅力。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注】石榴:习称“玉颜”,因其果实内核茂密如珠,呈淡红色。花朵红色,瓣片似珊瑚,花径达5-7厘米。杨柳:树高达20余米,叶条形或披针形,长3-10厘米,宽约1.5厘米,有光泽。垂柳又名柳树,各地均有栽培。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注】多角形:即四、五、六边形等不规则形状。粽子:一种由竹叶、荷叶或芦苇叶裹成三角或方柱形的小点心。在端午节食用盛行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镀金:将黄金或银及其合金以电解或化学方法附着在器物表面的一种工艺。闺中:指家境殷实,居住在内宅之中的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注】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节日日期。沐浴:洗澡、沐浴。更衣:换上干净的衣服。雄黄酒:一种用雄黄粉、酒精等材料制成的中药酒,主要作用为祛邪避瘟,通经活络,止痛消肿等。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注】黄鹂鸟:体长约24厘米,体形优雅,头顶至脊背呈灰色,腰尾及翼部呈鲜明的金黄色。它是一种善于模仿人类语言或其他鸟类鸣声的鸟类。双凤绢扇:一种精美的女式丝绸扇,扇面上一般绘两只凤鸟,寓意吉祥如意,常作为贵妇人的日常用品。睡眼惺忪:形容缺少精神或疲劳时的眼睛表现。 译文及注释详情»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著,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文论、小说、散文、词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