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译文及注释:
美丽的女子闲适自在,采摘桑叶走在崎岖的路上。
柔软的枝条摇曳生姿,落叶飘飘洒洒。
她挽起袖子露出素手,白皙的手腕上戴着金环。
头上佩戴着金爵钗,腰间系着翠绿的琅玕。
明珠和玉体相映生辉,珊瑚难以与之比美。
罗裙飘逸轻盈,随风飘荡。
她的眼神和容颜都散发着光彩,长啸之间气息如兰。
行路的人们停下来看她,而她却不为所动。
问她居住何处,原来在城南端。
她住在青楼,高门紧闭。
她的容貌照耀着朝阳,谁不向往拥有这样的美貌?
媒妁为何不来牵线?珍贵的玉帛也不能换来良缘。
优秀的男子难以追求,众人只能嚷嚷,却不知她在看谁。
正值盛年却孤独寂寞,深夜长叹不已。
注释:
美女:指一位美貌的女子。
妖:形容女子妩媚动人。
采桑:采摘桑叶,用于养蚕。
歧路:分叉的小路。
柔条:柔软的树枝。
纷冉冉:形容树枝摇曳的样子。
叶落:指秋天树叶逐渐落下。
翩翩:形容轻盈的样子。
攘袖:挽起袖子。
素手:白皙的手。
皓腕:白皙的手腕。
金环:金制的手环。
金爵钗:金制的发饰。
腰佩:系在腰间的装饰品。
翠琅玕:翠绿色的玉石。
明珠:明亮的珍珠。
交玉体:指身上佩戴的玉石。
珊瑚:红色的珊瑚。
罗衣:轻薄的丝绸衣服。
飘飘:形容衣服飘动的样子。
轻裾:轻薄的裙子。
遗光彩:留下美丽的光彩。
长啸:长声的呼喊。
气若兰:形容气息清新如兰花。
行徒:行路的人。
息驾:停下车马。
忘餐:忘记吃饭。
安居:居住的地方。
城南端:城市的南端。
青楼:古代妓院。
临大路:靠近大路。
高门:高大的门。
结重关:紧闭的门关。
容华:容貌美丽。
耀朝日:照耀着早晨的阳光。
媒氏:媒人。
玉帛:贵重的礼物。
慕高义:崇尚高尚的品德。
求贤良:寻找有才德的人。
众人徒嗷嗷:指众人只是空口喊喊。
安知彼所观: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盛年:年轻时。
处房室:在房间里。
中夜:深夜。
长叹:长声的叹息。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曹植的《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辞赋之一,以描写美女洛神的形象为主线,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而这首诗节选自佚名作品中的一段,同样也围绕着美女的形象,通过景物和服饰的描写,深刻地塑造了她的美丽与高贵。
首先,诗的开头“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将美女和岔路口环境结合在一起,意味着她的美丽吸引了来往行人的目光,也预示着下文人们对她赞叹的情感。其次,诗中写到“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详尽的描写了桑树和桑叶轻柔摇曳的场景,暗示着美女采桑时的优美动作,进一步表现了她高雅的仪态。再次,诗人用“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等语言刻画出美女的娇嫩手臂,透过细腻的笔触,呈现出她肌肤的柔滑以及佩戴在手腕上的金色手镯的光泽。除此之外,诗中描述了美女头上插着金爵钗,腰佩翠琅玕,身上点缀明珠、珊瑚和宝珠等饰品的华丽装扮,衣着飘逸,轻盈如仙,传达出她的高贵与优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美女形象的景物和服饰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貌美高贵、娴静文雅的女子形象。作者成功地将美女的高贵气息、婀娜身姿、优美动作和细致服饰展现了出来,极富艺术价值。同时,诗歌中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彰显了古代文化对于美的崇尚和追求。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那个容貌美丽 (rǒng mào měi lì) 性格文静 (xìng gé wén jìng) 的姑娘,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 (jié bái) 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
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道门栓。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
媒人 (méi rén) 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姑娘偏偏爱慕品德高尚的人,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众人徒劳地议论纷纷,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青春年华在闺房里流逝,半夜里传来她一声声的长叹。注:《乡村爱情》第三季中的主题曲《青花瓷》中“岔路口那等你的人牵着你的手”一句就来源于这首诗。
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他的文学造诣深受人们的赞赏,后人因此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