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译文及注释: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风声呼啸兮水流寒,勇士踏上征途兮再难回。
探虎穴兮入蛟宫,勇士踏上危险之路兮不畏惧。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勇士奋力一击兮如白虹贯日。
注释:
风萧萧:形容风声凄凉。
易水寒:易水,今河北省易县的一条河流,水温较低。
壮士:勇士、英雄。
一去:离开、出发。
不复还:再也不回来。
探虎穴:冒险、冒险行动。
入蛟宫:进入危险的地方。
仰天呼气:仰望天空,呼出气息。
成白虹:形容气息如虹,形象生动。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一:
这篇鉴赏主要是对《易水歌》第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分析。文章从词句运用、声音效果、气氛描写等方面入手,全面阐述了这两句简短的诗歌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情感。
首先,文章指出上句“风萧萧”和下句“易水寒”各自从听觉和感觉上渲染出悲壮和凄婉的气氛。其中,风声声音通过词语“萧萧”表现得十分明显,而水寒则是通过独特的感觉来传递这种悲凉的情绪。
其次,文章强调了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意义。作者认为荆轲之所以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将自己送去,是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品德。荆轲在最后一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信念,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君子。文章通过对荆轲这一英雄形象的描绘,更进一步烘托了这两句诗的情感氛围和含义。
最后,文章总结道,《易水歌》是一首凄婉激烈的诗歌,展现了荆轲忠诚勇敢、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这两句短小的诗歌语言简洁,但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英雄形象的描绘,彰显了荆轲的决绝与英勇,使得诗歌成为了一个传世的经典之作。
鉴赏一详情»
鉴赏二:
《易水歌》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只有两句却能够表现出悲壮的氛围以及荆轲这位历史人物坚定的意志。文章提到了这首诗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一个永久的符号,激发出人们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和思考。
同时,本文也引用了其他古诗的片段来与《易水歌》进行对比和解释。例如,文章提到了“明月照积雪”的辽阔以及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些都表现出了另一种高远之情,与《易水歌》的寒冷悲壮气氛相呼应。
文章还谈到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作者认为,优秀的诗歌作品不在于嚣张夸大,而是要表现出暂时感情的背后蕴含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此外,“易水歌”的轻盈简洁也得到了赞赏,在短短的两句中成功表达了荆轲的坚定和不屈精神。
总之,《易水歌》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将荆轲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激发出人们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和思考。
鉴赏二详情»
鉴赏三:
这首短歌《易水歌》通过对外界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坚定意志。歌者借助风声和易水的描述,将悲凉的氛围渲染得十分浓郁。这种氛围与荆轲的命运相呼应,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敬佩和同情。
此外,一些人将《易水歌》的主题与革命者以身赴敌的英雄气概联系在一起。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曾引用这句诗,激发出人民战争中的慷慨悲壮气氛,鼓舞着革命战士们奋勇向前。这表明《易水歌》已经超越了历史的局限,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符号。
同时,《秦时明月——荆轲外传》这本书也使荆轲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荆轲与丽姬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到震撼。作者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再现了古代历史人物的生命与情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荆轲的心路历程。
总之,《易水歌》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将荆轲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符号,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出人们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和思考。
鉴赏三详情»
鉴赏四:
《易水歌》是一首表现荆轲献身精神的绝唱。诗中仅两句,但却永垂千古。第一句描绘了临别时的环境,通过描写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表现出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同时也渗透了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充分体现了荆轲的勇敢和决心。整首诗言简意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艺术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能够表现出短暂感情的冲动,而在于它所蕴含的永久普遍的情操。《易水歌》正是这样一首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作品,它已经超越了荆轲的身世,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符号。这也正是艺术的普遍性所在,能够超越时空与个人的限制,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对于荆轲的行为,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舍生取义的壮士,有人认为他是微不足道的亡命徒,甚至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恐怖分子。然而,无论如何,他的形象已经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永久的保留。《易水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把荆轲的壮烈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灵中,激发出我们对英雄的敬意和追思。
鉴赏四详情»
译文及注释: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注释:
易水:在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境内,流入黄河的一条河流。战国时期,是韩国与赵国之间的边界,荆轲从这里过赵国边界前往秦国;
荆轲: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爱国志士和政治家,曾经谋刺秦王嬴政;
刺杀秦王:公元前227年,荆轲假传内乱的消息,打算趁秦王嬴政前往韩国平叛之机,刺杀秦王以求救赵;
虎穴、龙宫:形容前往危险地方;
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形容荆轲的勇敢和决心;
高渐离击筑:《史记·荆轲刺秦世家》中有记载:“高渐离为荆轲击筑,荆轲以此振奋士气”;
太子丹:赵国太子。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