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椒宫荒宴竟无疑,倏忽山河尽入隋。
留得后庭亡国曲,至今犹与酒家吹。
译文及注释:
椒宫:指唐朝宫廷中的一处宴会场所。
荒宴:指宴会规模盛大,热闹非凡。
竟无疑:表示宴会的盛况非常惊人,没有任何疑问。
倏忽: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
山河:指国家的疆域。
尽入隋:指唐朝灭亡后,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
留得后庭亡国曲:指唐朝灭亡后,留下了许多悲壮的歌曲,其中有一首叫做《后庭花》,讲述了唐朝灭亡的故事。
至今犹与酒家吹:指这些悲壮的歌曲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成为了酒家中的常唱曲目。
注释:
椒宫:指唐朝宫廷中的一处宴会场所,以椒盐调味的菜肴为主。
荒宴:指在荒野之中举行的宴会。
竟无疑:表示非常确信,毫无疑虑。
倏忽: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
山河:指大自然的景色。
尽入隋:指隋朝的疆域辽阔,包括了很多山河景色。
后庭亡国曲:指唐朝后宫中的一首歌曲,讲述了唐朝灭亡的悲惨故事。
至今犹与酒家吹:指这首歌曲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成为了酒家中的常唱曲目。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咏古之作,题材涉及到了历史事件——隋灭陈战争。文章以南朝陈后主贪图逸乐、放纵奢靡的生活方式为主题,暗中讽刺陈后主昏庸无道,导致国破家亡的悲剧性结局。
诗中第一句“椒宫荒宴”直接点出了陈后主沉迷逸乐的罪状,一边享受奢华的酒宴,一边无视国家安危,贪图快乐的生活方式。第二句“倏忽山河尽入隋”更是在强调南朝陈朝的弱小和不堪一击,很快被隋朝所灭,表达了作者对南朝灭亡的感叹。
而第三句“后庭亡国曲”则是引用了一首反映陈后主思念妃嫔和家园的词曲,表现出对即将灭亡的南朝苦涩的哀悼和悲痛,同时也引申出对历史的警示和批判。最后一句“至今犹与酒家吹”则是表达了这首靡靡之音在后来广泛流传于瓦肆勾栏之中,显示出这首词作为南朝灭亡之后的文化瑰宝,已经广泛流传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此诗情感深沉,既抒发出对南朝灭亡的悲愤和哀伤之情,也提醒当今的君主要勤于国政、重视国家安危,不可追求虚浮的逸乐,忘记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这首七言绝句所表现出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方面,即在政治动荡、战乱时期,文艺批判和文学的悲壮、抒情、警示性发挥得尤其强烈。而这首七言绝句,则是其中的佳作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赏析。
赏析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涉及到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下面我来帮您整理一下:
① 椒宫荒宴:指南朝陈后主沉迷逸乐、放纵奢靡的生活方式。椒宫是指宫中供奉祖先之神的地方,荒宴则表示饮酒赏乐的场所。这也暗示了陈后主追求逸乐、放纵奢靡的生活方式,不顾国事。
② 倏忽山河尽入隋:这里借用了“山河”的意象,形容南陈朝由于弱小,不堪一击,很快被隋朝所灭。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南朝灭亡的感叹。
③ 后庭亡国曲:指南陈后主陈叔宝在陷入灭亡的危急时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这首词反映了陈后主思念妃嫔和家园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对即将灭亡的南朝苦涩的哀悼和悲痛。这首词的名字也成为了“亡国之音”的代称。
④ 至今犹与酒家吹:这句话意思是,到现在还有人在酒馆中吹奏《玉树后庭花》,显示出这首词作为南朝灭亡之后的文化瑰宝,已经广泛流传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所涉及到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方面,即在政治动荡、战乱时期,文艺的悲壮、抒情、批判性发挥得尤其强烈。这些典故和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古人对于生活的看法和体验,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精髓。
注释详情»
汪遵简介: 王遵是唐代诗人,字不详,宣州泾县(唐诗纪事作宣城人)人,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他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许棠亦及第。他的诗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他的诗集《唐才子传》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