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译文及注释:
低矮的花树映照着小巧的妆楼,春天进入了眉心,带来了两点忧愁。
斜倚在栏杆上,背靠着鹦鹉,思考着为什么不回头。
注释:
低花树:指低矮的花树,可能是樱花、桃花等。
小妆楼:指小巧精致的楼阁,可能是女子的居所。
春入眉心:春天来临,但是作者内心仍有愁苦之事,形容心情沉重。
斜倚栏干:斜靠在栏杆上。
背鹦鹉:指背诵鹦鹉学舌的话,比喻心中想的事情。
思量何事不回头:思考着什么事情,不肯回头看向过去。可能是对未来的担忧或者是对过去的遗憾。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我们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诗中通过刻画女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心境等细节,把她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诗的开始,诗人通过描写青年女子倚栏杆、含愁而语,营造出一种忧伤、寂寞的氛围。然后诗人通过妆容和身影的描绘,表现女主人公在楼下并非无事可做,而是把自己打扮得精致迷人,因为大好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然而,当她发现庭院深深,院门紧锁,孤独一人时,一股浓郁的寂寞袭上心头,使她难以遏制地纷纷扰扰。诗中通过短短几句话,将女主人公的内心丰富而真实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深刻、凝练、贴近读者心灵。例如,“低花树映小妆楼”和“新妆宜面下朱楼”中的物象运用,刻画了女主人公在春日里清新靓丽的妆容和周围花草景色,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她优美的身影。同时,诗中还描写了“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的良辰美景,以及女主人公心中的“愁”,通过比喻、对仗等手法,将外界景物和内心感受相互衬托,从而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最后,诗中展现出了作者细腻入微、感受细腻的写作风格。从描写女主人公的态度和心路历程中,可以看出诗人把自己融入到女主人公的处境之中,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变化和转折,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写作功力和思想情感。这也说明了,一首成功的诗歌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和艺术表现力,更要有真实的情感和深度的思考。
赏析详情»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