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译文及注释:
澹烟疏雨之间,斜阳西下,江水色泽鲜明,海风气息凉爽。
蜃影散去,云彩收敛,破楼阁显露出来,虹霓残存,水面映照着断桥和梁柱。
风吹起白浪,花瓣般千片飞溅,雁群点缀在青天上,形成一行字迹。
这景色美不胜收,值得用丹青画下来,再题诗寄给水曹郎。
注释:
澹烟:轻柔的烟雾。
疏雨:零星的小雨。
斜阳:斜射的夕阳。
江色:江水的颜色。
鲜明:明亮、清晰。
海气:海洋的气息。
凉:凉爽、清凉。
蜃散:蜃楼散去。
云收:云彩散去。
破楼阁:破败的楼阁。
虹残:虹霓残留。
水照:水面反射。
断桥粱:断裂的桥梁。
风翻:风吹动。
白浪花:波浪翻滚时形成的白色泡沫。
雁点:飞行中的雁鸟形成的点状图案。
青天:晴朗的蓝天。
好著:善于绘画。
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
图画:画作。
题诗:为画作题诗。
寄与:寄给。
水曹郎:指官员中的水利专家。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残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注释】:
1. 烟云:指在江面上升腾的水汽和烟雾,营造出朦胧神秘的氛围。
2. 湖面:指江面。
3. 波浪:指江面上波动的波纹,营造出自然风景的美景。
4. 金蛇游泳:形容夕阳下波浪跳跃的景象,非常壮观。
5. 彩云:晚霞中的彩色云朵,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
6. 海市蜃楼:指大海上空出现的迷幻景象,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幻觉。
7. 破楼阁:指远处有残存不完整的楼阁,因为霭霭云雾的遮挡而看上去显得模糊不清。
8. 彩虹:指由夕阳下的光线照射在悬浮的水份上所形成的自然现象,呈现出七彩霓虹的效果。
9. 一碧:指晴空万里的景象,天空呈现出蓝色的色调。
10. 雁群:指在秋季洲滩、江面上成群飞舞的候鸟,是江南秋景的一大特色。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对一首佚名的诗歌的赏析。这首诗歌抓住了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即将消失的瞬间,将这美丽的场景描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这幅图画描绘了斜阳余晖从淡烟疏雨中射到水面上的情景,给人留下清新可人的印象。
接着,这首诗歌用笔墨逐一描绘了各种奇妙景物。第一联描写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其中“蜃散云收破楼阁”和“虹残水影断桥梁”这两句诗描述了这些景物瞬间消失的画面。
第二联则通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来点缀这幅静态画面,给整幅画作增添了动感。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别具匠心,对景物的选取处理也独具慧眼。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巧妙描绘,打造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感到美好、清新、奇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当时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他的好友张籍则担任水部员外郎。这个时候,白居易在暮色中登上了杭州城的望海楼,欣赏着海岸线上的美景。
对于白居易来说,他一生都热爱旅游和观光,被称为“旅游诗人”。他经常去各地游览,并在行程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首诗歌的创作也是在他游览杭州期间完成的。
据记载,白居易当时看到了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这两种罕见的自然奇观。他用笔墨将这些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并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还选择了风翻白浪花和雁点青天这两个景象,用以点缀整个诗歌,使其更富有动感和生气。
此外,白居易与张籍的友谊也是这首诗歌创作的一大背景。他将这首诗歌寄给了远在外地的张籍,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祝福。白居易的诗歌以其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这首诗歌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件珍贵之作。
创作背景详情»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