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及注释:
岐王宅里平常可以看到,崔九堂前曾几次听闻。
正是江南美丽的风景,落花时节又遇到了您。
注释:
岐王:指唐代岐王李元昊的宅邸。
崔九堂:指唐代诗人崔护的故居。
江南:指中国南方的江南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份。
落花时节:指春季花开时节,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
君:指诗中的受众,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读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杜甫、岐王宅、崔九堂、江南暮春
当年在岐王宅里,
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
欣赏到你的文采。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唐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770年,当时杜甫已离开长安,来到了江南一带漂泊流浪。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杜甫不得不四处逃亡、流浪,生活十分艰难。
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杜甫偶然和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两人都是老相识,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里曾经多次相见,一同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表演。此时回忆起往事,杜甫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江南逢李龟年老师》。
这首诗承载了作者对往事的眷恋和思念,同时也抒发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沉痛。通过赞扬李龟年的优秀才华,表达了对人才的尊重和推崇。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在杜甫的创作中并不算长篇大论,却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鲜明的情感描写,传达出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
总之,《江南逢李龟年老师》这首诗,不仅是杜甫在流浪漂泊中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历史和人才的一种思考与回忆,更是一首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详情»
历史评价:
这首七言绝句由杜甫晚年所作,被誉为他的绝唱。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历代文学家的高度评价和广泛传颂。清代邵长蘅曾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这足以说明这首诗在文学上的地位和影响。
这首七言绝句以简短、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豁达和深情。同时,它也传递出了人生风雨多变的真实感受。诗中写道“会昌落景一何繁,徐市悲歌亦陇昆。连翘欲尽千重恨,客鬓非无白发存。”这些词句简洁而有力,展现出了作者对时代的忧虑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除了文字表达上的精妙之处,这首七言绝句还具有极高的音乐性和朗诵价值。清代黄生《杜诗说》认为,这首诗即使放在王昌龄和李白这样的文坛巨匠手中,也难以超越。这证明了这首诗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一首非常优美的音乐作品。
总之,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佳作,被誉为他的绝唱。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并且音乐性和朗诵价值也备受推崇。这样的作品在历史上无疑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评价详情»
赏析:
这首诗叫做《赠李龟年》。它写了杜甫与李龟年的交情以及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杜甫回忆起自己初遇李龟年的年代,那是安定繁荣的开元年间。这个时候,王公贵族对文艺有着很高的欣赏和追求,而李龟年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歌唱家。杜甫在岐王和中书监的府邸中听到过李龟年的歌唱,将他的歌咏技艺和开元年间联系在一起。这些回忆使得他更加思念那个繁华昌盛的时代。
之后,诗人转向描写当时国家的局势。从“会昌落景一何繁”这句话可以看出,开元年间的繁华已经成为过去,唐朝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的形势变得混乱不堪。杜甫接着写到李龟年的境遇,也表达了自己作为流亡者的苦情。这里,“连翘欲尽千重恨,客鬓非无白发存”,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慨,以及对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的思考。
整首诗四句话,虽然平淡简短,但意境深远,富有情感。它抒发了作者对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复杂情感,也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动荡。可以说,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对于历史和社会的记述也非常珍贵。
赏析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