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译文及注释: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东方来的客人,走了万里路,不知归期。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看着江城的雁儿,心中感慨万千,它们高高飞向北方。
注释:
东来:从东方来,指旅行者从远方来到此地。
万里客:行程万里的旅行者。
乱定几年归:乱世动荡,不知道要在这里停留多少年才能回家。
肠断江城雁:心情悲伤,像江城中飞过的雁一样。
高高向北飞:雁飞向北,表示旅行者即将离开这里,向北方继续旅行。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杜甫、春天、远离家乡、回家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佚名诗歌,据浦起龙注记载,它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春暮,在成都草堂完成。诗歌意境高远,神味悠长,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之作。浦起龙注中提到,“东来”这个字在旧编的广德二年时并没有出现,因此推断此诗有可能是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出峡后所作。如果这一说法属实,那么这就是杜甫最后一首五言绝句。
当时的杜甫已经是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致,并且也描绘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杜甫的身体逐渐衰老,但是他的诗歌创作却从未停止。在成都草堂里,杜甫凝神凭借自己的感受,写下了这首佚名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表达了诗人的追思之情,通过描绘江城的大雁自由飞翔的形象,凸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无奈之情。此时的杜甫已经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苦短和生命的无常,对家国社稷的忧患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这首佚名诗所蕴含的深情与追思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杜甫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自由挣扎的渴望。这首诗彰显着杜甫绝唱的气度和情怀,成为唐代诗歌史上优秀的作品之一,令人不禁为杜甫不幸早逝而感叹不已。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万里归来》这首诗是一首由佚名写作的唐代诗歌,通过描述“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和“高高北飞雁,回首游子情。”两个形象,表达了诗人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这首诗中,“东来”二字暗示了诗人背井离乡来到川北的流浪生涯。而“万里客”则传达了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在诗人的回忆中,他曾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今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于怀的回乡之愿,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
此时,一队队大雁从成都上空向北归飞。大雁北飞之地恰恰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在这首诗中,“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而大雁自然的飞翔姿态,在诗人心中却充满着向往与梦想。这样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急迫的回归故乡之情。
《万里归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回归家乡、回归自由的追求。通过描述大雁北飞和自己在异乡漂泊的遭遇,诗人深情地抒发了自己的苦闷之情。这首诗词虽然没有作者署名,但字里行间都饱含了无尽的思乡之情,也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极富震撼力、极具艺术价值的佳作。
鉴赏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