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拼音译文赏析

  • weí
    nóng
  • [
    táng
    ]
  • jǐn
    yān
    chén
    wài
    jiāng
    cūn
    jiǔ
    jiā
    yuán
    xiǎo
    mài
    luò
    qīng
    huā
  • zhái
    cóng
    lǎo
    weí
    nóng
    guó
    shē
    yuǎn
    cán
    lòu
    lìng
    wèn
    dān
    shā

原文: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


相关标签:写景

译文及注释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锦里的烟尘在外面,江村只有八九户人家。圆荷浮在小叶上,细麦落下轻轻的花瓣。
卜宅从此变老,为农去国借债。远远地羞愧于自己的诗文不好,不能问问丹砂的秘密。
注释:
锦里:指锦里古街,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内,是成都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烟尘:指烟雾和尘土。

江村:指江边的村庄。

八九家:指大约八九户人家。

圆荷:指荷花。

浮:指漂浮。

小叶:指荷叶上的小叶子。

细麦:指小麦。

落:指飘落。

轻花:指轻盈的花瓣。

卜宅:指卜家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区。

从兹老:指在这里度过晚年。

为农去国赊:指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农,借债度日。

远惭:指远离家乡而感到惭愧。

句漏:指诗句不够完美。

不得问丹砂:指没有机会学习丹砂之术,即炼丹术。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这篇内容是关于杜甫的诗歌《锦里》的注释和补充说明。 1. 作者:佚名 注释:这首诗歌的作者并没有具体记载,因此被称为佚名。 2. 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 注释:锦里是成都市中心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因其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而著名。成都又因产锦绸而被称为“锦官城”。 3. 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如高适诗“汉家烟尘在东北”。这时遍地干戈,惟成都尚无战事,故曰烟尘外。 注释:烟尘通常是指战争时所产生的烟雾和灰尘,这里作者用来表示成都还没有卷入战争之中,是一个平静的地方。 4. 从兹老:杜甫经过长期流浪,在政治上又碰了多次的壁,故有终老之意。 注释:从兹老意为在此定居,终老于此,指杜甫已经流离失所、历经艰辛,希望能够在成都这个地方安定下来,度过晚年。 5. 赊:远也。国:指长安。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即此可见。 注释:赊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远离,这里用来表示离开长安。杜甫一直为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对国家的命运心有戚戚焉之感。 6. 勾漏令:指晋葛洪。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丹砂,因求为勾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见《晋书·葛洪传》)。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注释:勾漏令是指葛洪向唐玄宗请求担任勾漏司的事情。勾漏司是古代官署,负责管理御用金石器具,葛洪认为这个官职能够实现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杜甫在诗中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不愿意像葛洪一样抛弃现实,放弃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 注释详情»


简析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佚名。诗中描述的是杜甫开始在锦官城成都草堂卜居的情景。当时,天下大乱,而成都并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诗中称成都为“烟尘外”,形容成都的平静安宁。诗中还提到了作者所住的江村,描绘了身处的环境和周围景象。接下来四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于国事的不满和对于自己未来的无奈和苦涩。但是这些都只是自嘲和姑妄言之的表达,实际上杜甫并不会真的去从事农业或者隐居修仙,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整首诗表现了杜甫生命中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开始在成都定居,而这也预示着他文学创作新的一页。 简析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