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中草》拼音译文赏析

  • shù
    zhōng
    cǎo
  • [
    táng
    ]
    bái
  • niǎo
    xián
    tián
    cǎo
    sāng
  • zhí
    weī
    gēn
    féng
    chūn
    yóu
  • cǎo
    suī
    qíng
    yīn
    shàng
    shēng
  • tóng
    zhī
    yǒu
    róng

原文: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译文及注释
鸟儿啄食野田的草,不小心飞入了枯萎的桑树林。
外来的植物根系不稳,但到了春天仍然没有死去。
草木虽然没有感情,但因为依附而能生存。
同样是在一棵树上,却各自有着不同的生长和凋零。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鸟在野草田间衔枝,却误入了枯桑丛里。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植生在异地的土壤上,适逢春天尚且不会枯死。草木虽然无情,因为彼此的依靠尚可以生存。为什么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命运却有枯荣的不同? 注释: 鸟:指小鸟。 野草田间:指在草地、农田等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草。 衔枝:指小鸟衔着枝条,很可能是为了建造自己的巢穴或者是寻找食物。 枯桑:指枯萎的桑树。 丛里:指桑树枯萎后形成的丛生状。 入地不深:指树苗种植时没有深入土壤。 拔起:指树苗生长的根系较浅,容易被人轻易拔起。 根植:指树苗的根系已经扎根于土壤之中。 异地:指生长环境不同的土壤。 适逢春天:指复苏期的春季,树苗在这个季节更容易生长。 草木:指草和树木。 彼此依靠:指草和树之间存在的生态依存关系。 同一棵树上的枝叶:指在同一个家庭、环境、社会等中,任何两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运。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李白、树中草、乐府、杂曲歌辞 根据[[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7%99%BD)][[2](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if=en&id=137021&remap=gb)][[3](https://www.gushiwen.cn/guwen/yuefu.aspx)][[4](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ae813725e78a.aspx)],李白是唐朝诗人,因其诗歌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名。在乐府《杂曲歌辞》旧题的《树中草》中,诗人通过描写一只鸟儿误入枯桑丛生存的处境,抒发出对世人命运飘忽不定的郁闷之情。通过“入地不深”的比喻,诗人表达出人们在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会像树苗一样容易被拔起,无法扎根生存。草木虽然无情,但它们可以相互依靠生存,而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也是诗人对世人命运多舛的感慨。该诗情感深刻,语言简洁生动,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思考。 简析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