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七夕》拼音译文赏析

  • chén
    zuì
    dōng
    fēng
    ·
  • [
    yuán
    ]
    zhì
  • yín
    zhú
    lěng
    qiū
    guāng
    huà
    píng
    tiān
    qíng
    jìng
    xián
    tíng
    zhū
    xiù
    zhēn
    lóng
    shè
    fén
    jīn
    dǐng
    qìng
    rén
    jiān
    jiā
    lìng
    kàn
    qiān
    niú
    zhī
    xīng
    yuè
    zhuàn
    guò
    tóng
    shù
    yǐng

原文: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译文及注释
银烛冷秋光照亮屏风,碧蓝天空晴朗夜幽静。蛛丝轻轻地穿过绣针,龙麝香烟从金鼎中升起。这是人间七夕佳节,庆祝着牛郎织女的相会。我躺在床上,看着他们的星座,月亮在梧桐树的影子中转动。
注释:
银烛:银色的蜡烛,指用银制成的烛台上的蜡烛。

冷秋光:指秋天的光线显得比较冷淡。

画屏:屏风上绘画的图案。

碧天:蓝色的天空。

晴夜:晴朗的夜晚。

静闲亭:安静的亭子。

蛛丝度绣针:形容非常细小的事物。

龙麝:指龙涎香和麝香,都是非常珍贵的香料。

焚金鼎:指烧金制成的鼎,表示非常隆重的场合。

庆人间七夕佳令:指庆祝七夕节,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牵牛织女星:指天上的两颗星星,传说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地方。

月转过梧桐树影:指月亮从梧桐树的影子下经过,表示时间的流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支小令中,作者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并加入了新的内容和意境,创作出一幅静谧的夜景图。在七夕之夜,月光清冷,人们燃香庆祝佳节,而那些渴望展示自己巧手的女子则在梧桐树影下挑灯夜针,观看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因此,这首曲子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整首曲子以古人的庆典为背景,勾勒出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作者自己的创意巧妙融合,从而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意趣。同时,这首小令也反映出古人对于爱情的向往和信仰,一个追求爱情、展示才华的场景在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广泛的感染力。 总而言之,这篇小令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创意和才华,还描绘出了一个栩栩如生、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画面,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简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 白银烛台:用白银制作的烛台; 放射:发出(光芒、热量等); 照亮:使明亮,使有光亮; 画屏:屏风上的绘画; 晴朗:晴朗明亮的; 夜晚:天黑后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亭子:建在园林、庭院中的小亭; 静静地:安静地,不出声地。 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妇女们:指年轻女子; 蛛丝:指蚕丝,用于绣制绸缎; 穿过:穿过绣布的孔眼而过; 绣针:用来绣制的针具; 乞巧:传统中国的女性节日,祈求智巧和技艺; 金鼎:古代用于焚香、熏蒸等的器具; 焚烧:点燃燃料使之燃烧; 龙麝香:指一种名贵的香料; 人间七夕:中国传统节日,普遍认为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佳节:指重要的固定的节日; 躺下来:靠着椅背或木头枕头侧卧; 牵牛织女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颗星星,分别代表牛郎和织女; 鹊桥: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也是星空神话中的一个美丽的景点; 月亮:天体学中的第五大行星,是地球的自然卫星; 梧桐树:一种高大的树木,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性物品; 投下:使光线、影子等落在某处; 倒影:物体在水面上呈现出的上下颠倒的影像。 译文及注释详情»


卢挚简介: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是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他于至元5年(1268)参加科举考试并成为进士,后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职务。 卢挚的诗文和刘因、姚燧齐名,被尊称为“刘卢”、“姚卢”。他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等人交往甚密。卢挚的散曲如今仅存小令,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点绛唇》等。他还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等作品,以及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他的散曲内容多为怀古之作,表达对故国的深情怀念,也有不少描写山林逸趣和诗酒生活的作品。 虽然他的《疏斋集》已经失传,但现在有《卢书斋集辑存》,《全元散曲》中收录了他的小令。 总的来说,卢挚是元代文坛上的杰出人物,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