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慢赢得,秋风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译文及注释:
穿着破旧的荷叶衣,笑着迎着西风,又来到了西湖。曾经一起在湖边饮酒的旧友们,如今又在何方?山峦倒映在湖面上,仿佛带来了一幅幅画卷。走了三十里路,芙蓉花步障依然红艳翠绿相扶。一眼望去,清澈无瑕,任凭房屋漂浮在天上,身心都沉浸在空虚之中。夕阳残照中,雁群点点散落。故友已经老去,但依然怀抱宽广,没有丝毫减损。慢慢地走着,秋风吹拂着双耳,骑着驴子来到了冷泉亭下。
注释:
着破荷衣:穿着破旧的荷叶衣
笑西风吹我:欣然迎接西风吹拂
又落西湖:再次来到西湖
湖间旧时饮者:曾经在湖边饮酒的人
今与谁俱?:现在和谁一起?
山山映带:山峦倒映在湖面上
似携来、画卷重舒:好像带来了一幅画卷,展开在眼前
三十里:指三十里长的西湖
芙蓉步障:芙蓉花开的篱笆
依然红翠相扶:依然是红花绿叶相间
一目清无留处:眼界开阔,无所留恋
任屋浮天上:心境自由,宛如屋子漂浮在天空中
身集空虚:身体在虚无中聚集
残烧夕阳过雁:夕阳余晖照耀着飞过的雁群
点点疏疏:点点散落
故人老大:老朋友已经年迈
好襟怀:心胸宽广
消减全无:没有丝毫减退
慢赢得:慢慢地赢得
秋风两耳:秋风吹拂耳畔
冷泉亭下骑驴:在冷泉亭下骑着驴子。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一:
本文是对佚名古词《汉宫春》的一篇赏析。该词是末位收录在赵汝茪的九首词中,与前八首形成鲜明对比。前八首多是写女子伤春怨别的闺情之作,而本词则表现了一种感时忧世、感慨伤怀的情调,有着悲凉的色彩。可以看出,词人已从生活优裕的宗室子弟沦为隐居的隐者,情调哀痛沉郁。
开篇的“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一句,形象地说明了词人身世的零落和隐者生活的实际。荷衣之于隐者,是代表着避世绝俗的符号。荷衣既然已经着破,使得读者更能深刻感受到词人身世的衰落。同时,“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这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回到故地的思绪。此处的西湖,不仅是美景,还有着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叹。而“旧时饮者”、“故人”的称谓,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这种怀念之情。
在全词中,“汉宫春晚凝碧”一句是重要的转折点,它揭示了词人的身世与社会背景,使得这首词具有了历史厚重感。此句中,“汉宫春”指的是晚春的气氛,但也可理解为古代帝王炎黄之后的汉朝春色,是对古代辉煌的回忆。而“晚凝碧”则暗示着时代的沉寂和落寞,与前半段的情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词体现出了词人对身世的无奈和对时代变迁的感叹,情感哀痛沉郁。通过对词人自身形象、词中所描述的景象以及文化符号的运用,本词表现了广泛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是一首典型的宋词佳作。
赏析一详情»
赏析二:
这篇文章是对佚名古词《西湖》的赏析。作者感时伤世,重游杭州西湖,通过对山水之美和自己的处境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悲怆和哀愁的情感。
首先,在上片中,作者通过描述西湖的美景,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壮美,但是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作者在重回旧地之后,发现老友皆已不知去向,湖光山色虽然依然美丽,但是却再也不能让人心安,反而更加感到孤独和不安。“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这句话既是回忆过去,也暗示着现在的无奈和寂寞。
其次,下片则更深入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换头以“一目清无留处”一句,总括前文所述,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王朝故家的沦落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的悲悼和惋惜。这样的描写生动而深刻,展现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总之,这首古词通过对山水之美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悲怆和哀愁的情感。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世事难料的真实。这篇文章详细、深入地解读了《西湖》这首古词的内涵,让读者更能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赏析二详情»
赵汝茪简介: 赵汝茪(约公元1247年前后在世),字参晦,号霞山,又号退斋,是赵宋宗室,是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七世孙,是赵善官的幼子。他的出生时间和去世时间均不详,据记载他约在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 赵汝茪在文学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他的词作尤为著名。周密曾经拟定了他的词体,并且许多作品被收录在《绝妙好词》和《阳春白雪》等文集中。《全宋词》中也收录了他的《退斋词》一卷,其中包含九篇存世的词。虽然赵汝茪的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