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照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译文及注释: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照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十年的忧愁让我的眼泪不停流淌。今天想家,明天也想家。窗纱里透进一团燕子飞舞的月光,楼上传来悠扬的胡笳声,仿佛是在边塞上。美人劝我品尝美酒,我急促地弹起琵琶,又缓慢地拨动琵琶。自从分别后,我们各自漂泊在不同的天涯,我想寄送梅花给你,但又不敢,怕它象征着别离。
注释:
十年愁眼泪巴巴:形容思念之情深切,眼泪不断流下。
燕月:指春天的月亮,因为春天是燕子归来的季节。
胡笳:古代胡人所用的一种管乐器,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
玉人:指女子,常用于古诗中表示美丽的女子。
酌流霞:饮用美酒,流霞指晚霞的美丽景象。
急捻琵琶:快速弹奏琵琶。
缓捻琵琶:缓慢弹奏琵琶。
各天涯:分别在不同的地方。
欲寄梅花:想寄送梅花,表达思念之情。
莫寄梅花:不要寄送梅花,因为梅花易凋零,寄送后感情也会随之消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此篇词作为佚名之作,与作者的身份相关亦无从得知。但是,它以其深刻的感情表达和卓越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本篇赏析将从词作内容、结构和意义三个方面来分别进行解析。
首先,词作以“十年”开头,通过时间感的悠长来突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用“愁眼”和“一团燕月”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遥望故乡的心境和周围环境,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在“今日思家,明日思家”的词句中,作者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多年来对家的思念之情,让人不难产生共鸣。
其次,词作结构严谨,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文学造诣。除了意象丰富的开篇,中间部分也通过“人归去,马归去”等对比手法来突出自己的孤单之感。最后,词尾的“今宵把酒凄然忆,12年宫内旧日情”则把思念之情升华得更为深刻。全词以“思故乡”为中心,在结构上划分出了起承转合的完整情节,让人读来自有一种沉浸在美好回忆和悠远时空中的感受。
最后,此篇词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家国之思,以及对家庭、亲情和故乡的深刻眷恋。同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国情怀与亲情的传统价值观。在意义上,本篇词作不仅是对家庭、故乡、亲人的思念,更是对那些在异乡流浪、离乡背井的人们的感慨与祝福。它既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也呈现了人类普遍的内心情感。
赏析详情»
汪元量简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别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出生地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琳的第三子,其家族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汪元量擅长琴艺,因此被聘为宫廷琴师,并以善琴供奉宫掖,备受赞誉。但是在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失陷后,他随三宫入燕。曾经拜访了文天祥,体现了他的不屈精神。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汪元量出家为道士,获得南归。之后,他在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往来,终老于湖山。他的诗歌作品多记录了国亡前后的历史事实,是当时的重要历史文献。汪元量的诗歌风格激越豪放,时人有“诗史”之称,与唐代杜甫齐名。他主要的诗集包括《水云集》和《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