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钱塘元夕》拼音译文赏析

  • zhuàn
    yán
    ·
    qián
    táng
    yuán
  • [
    sòng
    ]
    wāng
    yuán
    liáng
  • piàn
    fēng
    liú
    jīn
    shuí
    tóng
    yuè
    tái
    huā
    guǎn
    kǎi
    chén
    háo
    huá
    dàng
    jìn
    zhī
    yǒu
    qīng
    shān
    luò
    qián
    táng
    jiù
    cháo
    shēng
    cháo
    luò
  • wàn
    diǎn
    dēng
    guāng
    xiū
    zhào
    tián
    meí
    xiāo
    shòu
    hèn
    dōng
    huáng
    mìng
    báo
    zhāo
    jūn
    leì
    liú
    shǒu
    niǎn
    pa
    xián
    suǒ
    chóu
    liáo
    huà
    lóu
    jiǎo

原文: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

译文及注释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注释:
一片风流:形容景色优美,风情万种。

今夕:今晚。

与谁同乐:和谁一起欢乐。

月台花馆:指月台和花馆,即指宴会场所。

慨尘埃漠漠:感叹尘埃飞扬,形容荒凉萧条的景象。

豪华荡尽:指豪华的场面已经消散。

只有青山如洛:只有青山依旧如故,洛水依旧流淌。

钱塘依旧:指钱塘江依旧如故。

潮生潮落:指潮水的涨落。

万点灯光:形容繁华热闹的场面。

羞照舞钿歌箔:形容灯光照耀下,人们跳舞唱歌的欢乐场面。

玉梅消瘦:指美女玉梅因为悲伤而消瘦。

恨东皇命薄:指玉梅因为东皇的命令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爱人,感到命运不公。

昭君泪流:指昭君因为被迫离开自己的爱人而悲伤流泪。

手捻琵琶弦索:指昭君在悲伤中弹奏琵琶,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

离愁聊寄:指在离别的悲伤中,寄托离愁。

画楼哀角:指在画楼上吹奏悲伤的角笛,表达离别的悲伤。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本是关于一首元宵节词的简析,通过对词中各个词句的解读说明了作者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整篇文本围绕着元宵节的景象展开,在表现元宵节繁华景象的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悲愤之情。 首先,文本引用了佚名作品中的一句“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通过这句话展示了不同于过去的元宵节景象,那些曾经的异日已经不再,人们也因为战争的威胁而惶恐不安。接下来,文本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如“月台”、“豪华”、“钱塘”等词语对比现在和过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以及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和历史的思考。 其次,文本中所提到的“灯光”、“玉梅”和“昭君”等词语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愤情怀。其中,“灯光”描述了权贵们仍然放纵享乐的景象,反衬了亡国人的视角和心境;“玉梅”和“昭君”则涉及到后妃和宫嫔,暗示国家的衰败和时局的动荡,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悲惨的不满之情。 最后,文本通过“离愁卿寄,画楼哀角”这句话总括了整个词的主题和情感,展示了作者深刻的离愁别绪和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总之,这篇简析从不同的角度和词句入手,阐述了汪元量这首《临安元夕》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简析详情»


简评
汪元量的这首词《临安元夕》是一首优秀的宋词,词中运用元宵节的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宋朝整体的国势衰败和社会动荡的悲愤之情。 在宋代文学中,临安元宵节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不同的词人所表达的意象也各有千秋。与其他南宋的临安元宵节词作相比,汪元量在此词中并未表现出粉饰太平或是无病呻吟的情感,而是从元宵节的今昔对比中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伤感之情。 通过对比现实和过去的元宵节景象,汪元量抒发了自己对于时代和国家的悲愤之情。他描述了元宵节曾经豪华热闹的景象,深切地表达了对于国家昔日辉煌的缅怀和对于今日沧桑变化的感叹。同时,他通过描写元宵节的落寞和寂静,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的不满和反思,这些词语构成了词的主旨,也表现出了汪元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总之,汪元量通过对比元宵节今昔的巨大反差,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政治黑暗和国家衰落的愤慨和不满。他所表达的这种情感,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人士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思考。 简评详情»


注释
以下是对原文中出现的词汇进行的补充注释: 1. 豪华:这里指元宵节热闹喧嚣的景象已经过去,暗喻宋朝昔日的繁荣景象已经消失殆尽。 2. 东皇:古代神话中的“东皇太一”,是春天之神,也被称为“春神”,主管春季万物复苏和生长。 3. 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能弹奏出美妙音乐的弦乐器,包括琵琶、二胡等。而在这首词中,弦索即指琵琶,强调了音乐对于词中描绘的情感的重要作用。 注释详情»


汪元量简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别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出生地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琳的第三子,其家族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汪元量擅长琴艺,因此被聘为宫廷琴师,并以善琴供奉宫掖,备受赞誉。但是在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失陷后,他随三宫入燕。曾经拜访了文天祥,体现了他的不屈精神。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汪元量出家为道士,获得南归。之后,他在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往来,终老于湖山。他的诗歌作品多记录了国亡前后的历史事实,是当时的重要历史文献。汪元量的诗歌风格激越豪放,时人有“诗史”之称,与唐代杜甫齐名。他主要的诗集包括《水云集》和《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