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田家无所求》拼音译文赏析

  • tián
    jiā
    ·
    tián
    jiā
    suǒ
    qiú
  • [
    míng
    ]
    liú
  • tián
    jiā
    suǒ
    qiú
    suǒ
    qiú
    zài
    shí
  • zhàng
    shì
    gēng
    jià
    gōng
    fǎng
  • qīn
    chén
    chú
    chū
    huáng
  • bǎo
    nuǎn
    feǐ
    tiān
    jiàng
    lài
    ěr
    jīn
  • shuì
    suǒ
    cóng
    lái
    guān
  • shèn
    jìn
    juān
  • guài
    dāng
    xiū
    míng
    shí
    láng
    duō
    dào
    zeí
  • rén
    máo
    fēng
  • ān
    lián
    xún
    guó
    gòng
    xīn
  • qīng
    xīn
    bāo
    yǎng
    mín
    chōu
    guó
    mài

原文: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
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
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
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
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
岂无仁义矛,可以弥锋镝。
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
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



译文及注释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
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
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
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
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
岂无仁义矛,可以弥锋镝。
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
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

田家不追求奢华,只求得到温饱;
男人务农耕作,女人勤纺织;
清晨拿起锄头出门,夜晚也不得闲息。
饱暖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
租税是历来的规定,官府应该珍惜百姓的财产。
怎么能肆意剥削,把百姓榨干到最后一滴。
只有在治理清明的时候,才能减少盗贼的出现。
难道没有仁义之心的人,可以用锋利的矛和箭来制止他们。
如果能有廉洁的官吏,与国家共同欢庆,
清心寡欲,关心百姓,就能治愈国家的疾病。
注释:
田家:指农民家庭。
衣食:指基本生活需求。
丈夫:指男性。
耕稼:指耕种农作物。
妇女:指女性。
攻纺绩:指纺织纱线。
侵晨:指清晨。
荷锄:指拿着锄头。
暮夜:指晚上。
不遑息:指没有闲暇时间。
饱暖匪天降:指吃饱穿暖不是自然降临的,需要自己努力。
赖尔筋与力:指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租税:指向官府缴纳的税款。
宜爱惜:指应该珍惜。
如何恣刻剥:指官府不应该任意剥削农民。
渗漉尽涓滴:指官府过度剥削,让农民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怪当休明时:指应该及时纠正错误。
狼藉多盗贼:指社会治安不好,盗贼猖獗。
岂无仁义矛:指应该有仁义之心,用矛来保护农民。
弥锋镝:指箭头和矛尖。
安得廉循吏:指希望能够有廉洁公正的官员。
与国共欣戚:指官员和百姓共同欢庆。
清心罢苞苴:指官员应该清心寡欲,不贪污受贿。
养民瘳国脉:指官员应该关心民生,保障国家的根本。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基简介: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人物,被誉为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完成了帝业、开创了明朝,并尽力保持了国家的安定。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甚至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在文学史上,他与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基被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注释: 刘基: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刘基曾辅佐他完成帝业。 诸葛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刘基被后人比作他。 太师: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权力高于丞相。 文成:刘基的谥号,表示他的文学成就。 三大家:指明初诗文中最有名的三个人,包括刘基、宋濂、高启。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和刘基都是能够治理天下的军事谋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