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拼音译文赏析

  • mǎn
    jiāng
    hóng
  • [
    sòng
    ]
    xīn
  • lǎo
    dāng
    nián
    bǎo
    jīng
    guàn
    huā
    jiǔ
    yuē
    xíng
    chù
    qīng
    qiú
    huǎn
    dài
    xiù
    ān
    jīn
    luò
    míng
    yuè
    lóu
    tái
    xiāo
    huā
    yuàn
    luò
    qiū
    qiān
    suǒ
    gòng
    rén
    duì
    yǐn
    sān
    zhōng
    yán
  • juē
    wǎng
    shì
    kōng
    xiāo
    suǒ
    huái
    怀
    xīn
    hèn
    yòu
    piāo
    dàn
    nián
    lái
    dài
    duō
    yōu
    hǎi
    shuǐ
    lián
    tiān
    níng
    wàng
    yuǎn
    shān
    fēng
    chuī
    zhēng
    shān
    báo
    xiàng
    leí
    qíng
    huái
    怀
    è

原文: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译文及注释
对古诗内容进行汉字译文: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
老子当年,经历了许多,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享受了花期的欢乐与酒宴的约会。

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
在欢乐的场所,穿着轻薄的皮袍,系着宽松的腰带,鞍上绣着金色的鞍络。

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
明亮的月光下,楼台上传来箫鼓之声,夜晚里,梨花院落中秋千摇摆。

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与多少人一起,畅饮五三钟,他们的容颜如同玉石一般美丽。

嗟往事,空萧索。
唏嘘往事,如今空荡寂寥。

怀新恨,又飘泊。
心怀新的仇恨,又漂泊流离。

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
但是这些年来,又有什么等待呢?经历了许多的孤独。

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
站在海边,眺望远方,海水与天相连,山风吹雨,征衫变得薄薄的。

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来到这个时刻,瘦弱的马孤零零地站着,情怀变得糟糕。
注释:
老子当年:指古代的老子,表示古时候的人物。

饱经惯:经历了很多事情,饱尝了各种滋味。

花期酒约:指在花期时,与朋友相约喝酒。

行乐处:指进行娱乐的地方。

轻裘缓带:穿着轻薄的皮袍,松松地系着腰带。

绣鞍金络:鞍上绣着花纹,用金丝装饰。

明月楼台箫鼓夜:在明亮的月光下,楼台上吹着箫,打着鼓,夜晚的景象。

梨花院落秋千索:梨花飘落在院子里,秋千上的绳索摇摆。

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不知有多少人一起喝酒,对饮了五三钟,形容饮酒的场景热闹,颜如玉表示人物美丽。

嗟往事,空萧索:感叹过去的事情,现在空荡荡的寂寞。

怀新恨,又飘泊:心中怀着新的仇恨,又漂泊流浪。

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只是度过了这些年,却不知道还要等待什么,经历了很多孤独。

海水连天凝望远:站在海边,眺望远方。

山风吹雨征衫薄:山风吹雨,征途上的衣衫变薄。

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面对这种情况,瘦弱的马孤零零地行走,心情糟糕。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简介
宋朝 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