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後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後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译文及注释: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见有人用石头磨成屏风来换取饷银。那屏风的颜色像玉一样,光泽可爱。其中有一头牛,磨砺着角,形状像斗。他说:“湘潭里有一个姓张的人,非常强壮善于斗牛,被称为张难敌。有一天,他与人搏斗,偶然失败,愤怒地跳进河里自杀了。过了三天,他的家人来看他,发现水面上浮着一块石头,形状像牛的耳朵。从那以后,水边的山上经常有这种石头出现,人们得到它后,湘潭里就不再兴盛。”梦中感到奇怪,写了几百言的诗,大致都是取材于古代的怨愤、变化和奇异的事物,醒来后却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三天后,写下词来以辨别这个奇异的事情。
极度的恨意。恨意极度消磨不得。苌弘的事情,后来人们说,他的血化为碧石经过了三年。郑人缓也哭泣。我父亲攻击儒家学说,支持墨家学说。十年来一直梦见这个,沉痛地影响着我,秋天柏树之间已经成为现实。
相思之情重重相忆。被怨恨所缠绕,隐藏着精魂。望着夫君在江边岩石上峭立。唉,一念之间变化,后来渐渐消失。你看,启母因愤怒而激动,转眼间变成了一块石头。难敌,最有力量。极度的愤怒沉入深渊,精气化为物质。依然困在斗牛磨角的形象中。如今仍然被雕琢着。思索人间,只能化作梦中的蝴蝶。
注释: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中有人用石头磨屏风来换取饷银。这石头的颜色像玉一样,光泽可爱。其中有一只牛,磨角成斗状。梦中有声音说:“湘潭里有一个姓张的人,非常强壮善于斗牛,被称为张难敌。有一天,他与人搏斗,偶然失败,愤怒地跳进河里自杀。三天后,他的家人来看他,发现水面上浮着一只牛耳。从那以后,水边的山上经常有这种石头出现,人们得到它后,湘潭里就不会发生不利的事情。”梦中感到异样,写了一首几百字的诗,大致都是取材于古代的怨愤、变化和奇异的事物,醒来后却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三天后,写了一首词来辨认这个异象。
对古诗内重点文字的注释:
- 张难敌:古代湘潭地区的一位斗牛高手,以其强大的力量和斗牛技巧而闻名。
- 牛耳:指张难敌死后浮在水面上的牛耳,象征着他的存在。
- 石:指梦中人用石头磨屏风的石头,后来成为湘潭地区的一种特殊石头,人们得到它后会带来不利的事情。
- 恨之极:极度的怨恨。
- 苌弘:古代人物,据说他的血在地下埋藏三年后变成了碧色。
- 郑人缓:古代郑国的人,听到苌弘的事情后流泪。
- 沈痛:沉重的痛苦。
- 秋柏之间:指秋天柏树之间,表示时间的流逝。
- 相思重相忆:相思之情非常深重。
- 怨结中肠:怨恨缠绕在内心深处。
- 潜动精魄:潜藏的精神和灵魂。
- 望夫江上岩岩立:望着丈夫站在江边的岩石上。
- 启母愤:启发母亲的愤怒。
- 便影入山骨:形象地描述了牛角磨成石头的过程。
- 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思考人间的事情,只能化作梦中的蝴蝶。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