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台倚崩崖玉灭瘢。青山却作捧心颦。远林烟火几家村。
引入沧浪鱼得计,展成寥阔鹤能言。几时高处见层轩。
译文及注释:
台倚崩崖玉灭瘢。
青山却作捧心颦。
远林烟火几家村。
引入沧浪鱼得计,
展成寥阔鹤能言。
几时高处见层轩。
汉字译文:
台倚在崩崖上,玉石已经破碎。
青山却像是捧着心头皱眉。
远处林中的烟火,几家村庄。
引入沧浪鱼得到了计策,
展现出广阔的天地,鹤能够言语。
何时才能在高处见到层层轩阁。
注释:
台倚崩崖玉灭瘢:古代宫殿台阶倚靠在崩塌的山崖上,玉石已经破碎残缺。
青山却作捧心颦:青山却像是在皱眉捧心,表示山势险峻而凄凉。
远林烟火几家村:远处的林中冒出炊烟,几个村庄分布其中。
引入沧浪鱼得计:比喻通过巧妙的手段引诱到了沧浪鱼,指成功地达到了目的。
展成寥阔鹤能言:展开翅膀的孤零雁鹤能够说话,形容寂寥的景象。
几时高处见层轩:什么时候才能在高处看到层层的楼阁。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