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目断南枝。几回吟绕,长怨开迟。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
欲调商鼎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范端伯要余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却之不从,勉徇其请。予旧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端伯奕世勋臣之家,了无膏梁气味,而胸次洒落,笔端敏捷,观其好尚如许,不问可知其人也。要须亦作四篇,共夸此画,庶几衰朽之人,托以俱不泯耳。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丑,丁丑人扬无咎补之书于豫章武宁僧舍。
译文及注释:
目断南枝。几回吟绕,长怨开迟。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
目眩视线断绝在南边的枝条上。几次吟咏绕过,长久地怨恨开花的迟。雨水滋润,风儿欺骗,雪花侵袭霜的嫉妒,我却懊恼离别的披挂。
欲调商鼎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
想要调整商鼎的音律如期进行。可是,无奈骚人自己却悲伤不已。幸好有一丝灵感,幻化成冰冷的色彩,长久地像芳华时光一样。
范端伯要余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
范端伯要我画四枝梅花:一枝还未开放,一枝即将开放,一枝盛开,一枝将要凋谢,然后为每一枝写一首词。
画可信笔,词难命意,却之不从,勉徇其请。
画可以信手绘制,但词却难以表达意境,然而我还是不从,勉强满足他的请求。
予旧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
我以前有十首描写柳树嫩绿的诗,现在再用这种调子,因为近来大家喜欢唱这首曲子。
端伯奕世勋臣之家,了无膏梁气味,而胸次洒落,笔端敏捷,观其好尚如许,不问可知其人也。
端伯出自世代勋臣之家,没有富贵之气,但胸怀却宽广,笔端敏捷,观察他的品味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了。要须亦作四篇,共夸此画,庶几衰朽之人,托以俱不泯耳。
还需要写四篇赞美这幅画,让那些衰朽的人们也能得到一丝不灭的荣耀。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丑,丁丑人扬无咎补之书于豫章武宁僧舍。
乾道元年七夕前一天癸丑,我扬无咎在豫章武宁僧舍补写此书。
注释:
目断南枝:目断,指视线被遮挡。南枝,指梅花的枝干。表示视线被梅花的枝干挡住了。
几回吟绕,长怨开迟:几回,表示多次。吟绕,指吟咏梅花的诗句环绕。长怨开迟,表示长时间地怨恨梅花开得晚。
雨浥风欺,雪侵霜妒:雨浥,指雨水滋润。风欺,指风吹拂。雪侵,指雪花侵袭。霜妒,指霜冻嫉妒。表示梅花受到雨水、风和雪的侵袭和嫉妒。
却恨离披:却恨,表示反而怨恨。离披,指梅花的花瓣散落。表示梅花散落后的遗憾和怨恨。
欲调商鼎如期:欲调,指想要调整。商鼎,指古代的乐器。如期,表示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示想要按照原定的时间调整乐曲。
可奈向、骚人自悲:可奈,表示无奈。向,指面对。骚人,指有才情的人。自悲,指自己悲伤。表示无奈地面对有才情的人自己的悲伤。
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赖有,表示幸亏有。毫端,指微小的一点。幻成,指变幻成。冰彩,指冰的光彩。长似芳时,表示长久地像花朵盛开的时候。表示幸亏有微小的一点,使得悲伤的情感变幻成美丽的光彩,长久地像花朵盛开的时候。
范端伯要余画梅四枝:范端伯,指范仲淹的后代范端。要余,表示要求我。画梅四枝,指让我画四枝梅花。
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表示四枝梅花的不同状态,分别是一朵还未开放、一朵即将开放、一朵盛开、一朵将要凋谢。
仍各赋词一首:仍,表示依然。各赋,指为每一朵梅花写一首词。表示为每一朵梅花写一首词。
画可信笔,词难命意:画可信笔,表示画画可以随意发挥。词难命意,表示写词很难表达出真正的意境。
却之不从,勉徇其请:却之不从,表示不按照他的要求。勉徇其请,表示勉强满足他的请求。表示我不按照他的要求画梅花,但还是勉强满足了他的请求。
予旧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予,指我。旧有,表示以前有。柳梢青,指柳树的嫩绿枝条。十首,表示十首诗。亦因梅所作,表示这十首诗也是因为梅花而写的。
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今再用此声调,表示现在再次使用这个曲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表示因为现在流行唱这首曲子。表示现在再次使用这个曲调,是因为这首曲子现在很受欢迎。
端伯奕世勋臣之家,了无膏梁气味,而胸次洒落,笔端敏捷,观其好尚如许,不问可知其人也:端伯,指范端。奕世勋臣之家,指范端出身于世代为朝廷效力的家族。了无膏梁气味,表示没有富贵的气息。胸次洒落,指胸怀开阔。笔端敏捷,指写字的手法熟练。观其好尚如许,不问可知其人也,表示通过观察他的作品就可以了解他的才情和品性。
要须亦作四篇,共夸此画,庶几衰朽之人,托以俱不泯耳:要须,表示必须。亦作四篇,表示也要写四篇诗。共夸此画,表示一起赞美这幅画。庶几衰朽之人,托以俱不泯耳,表示希望能够借此画和诗来保留衰朽之人的名声。
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丑,丁丑人扬无咎补之书于豫章武宁僧舍: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丑,表示时间,指公元1165年的七夕前一天。丁丑人扬无咎补之书于豫章武宁僧舍,表示作者扬无咎在豫章武宁僧舍写下了这篇诗。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杨无咎简介: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出生于江西樟树(原名临江清江),后寓居洪州南昌,擅长绘画,尤擅墨梅,也是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的弟子,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关于其生平事迹可参考《宋史翼》卷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