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难》拼音译文赏析

  • táo
    nán
  • [
    táng
    ]
  • shí
    tóu
    bái
    wēng
    nán
    beǐ
    táo
    shì
    nán
    shū
    chán
    bēn
    zǒu
    nuǎn
  • shuaī
    bìng
    fāng
    hǎi
    tàn
    qián
    kūn
    wàn
    neì
    jiàn
    róng
    shēn
    pàn
  • suí
    huí
    shǒu
    gòng
    beī
    tàn
    guó
    mǎng
    qiū
    lín
    fēn
    sàn
  • guī
    cóng
    jìn
    xiāng
    jiāng
    àn

原文: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