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拼音译文赏析

  • zhōu
    chū
    jiāng
    líng
    nán
    fèng
    zhèng
    shào
    yǐn
    shěn
  • [
    táng
    ]
  • gēng
    tóu
    chù
    piāo
    rán
    xíng
    hái
    yuán
    zhōu
    jiāng
  • shè
    chán
    yāo
    gān
    sòng
    lǎo
    bǎi
    nián
    tóng
    wàn
    guó
    jìn
    qióng
  • píng
    shā
    jìng
    tiān
    xián
    kuò
    àn
    míng
    suí
    fàn
    gěng
    bié
    yàn
    qiū
  • tuō
    nán
    gāo
    hán
    xiàng
    liáo
    xiāng
    hào
    dàng
    bào
    ēn
    zhū
  • míng
    zhǎng
    jīng
    dòng
    héng
    yáng
    yàn
    yǐng
    nán
    zhēng
    wèn
    xuán
    dōng
    shì
    xiǎng
    chéng
  • làn
    qiè
    shāng
    tīng
    shí
    yōu
    biàn
    zhū
    jīng
    guò
    zhèng
    驿
    zhēn
    zhuó
    qíng

原文: 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
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
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