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头山(山上有关,在德阳县治北)》拼音译文赏析

  • 鹿
    tóu
    shān
    shān
    shàng
    yǒu
    guān
    zài
    yáng
    xiàn
    zhì
    beǐ
  • [
    táng
    ]
  • 鹿
    tóu
    tíng
    tíng
    shì
    weì
    lián
    shān
    西
    nán
    duàn
    jiàn
    qiān
    huō
  • yóu
    chū
    jīng
    huá
    jiàn
    mén
    yuè
    xiǎn
    jìn
    shǐ
    yuán
    kuò
  • shū
    fāng
    sān
    fēn
    céng
    jiān
    tiān
    xià
    jīn
    jiā
    yún
    duān
    shī
    shuāng
  • yōu
    rán
    xiǎng
    yáng
    míng
    yǒu
    wén
    lìng
    rén
    shāng
    chù
    mái
    ěr
  • zhī
    gāo
    cǎn
    tán
    háo
    xiá
    zhàng
    feī
    lǎo
    chén
    xuān
    fēng
    zhuān
  • gōng
    zhù
    shí
    姿
    lún
    dào
    bāng
    guó
    huó
    rén
    xìng
    gōng
    zhèn
    suì
    yuè

原文: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惨澹豪侠窟。仗钺非老臣,宣风岂专达。
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