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
译文及注释:
语燕鸣鸠白昼长:燕子在鸣叫,鸠鸟声音长久不停。
黄蜂紫蝶草花香:黄蜂和紫蝶在花丛中飞舞,草花散发着香气。
苍江依旧绕斜阳:苍江依然环绕在斜阳下。
泛水浮萍随处满:水面上漂浮着许多浮萍。
舞风轻絮霎时狂:微风吹动轻盈的柳絮,瞬间变得狂乱。
清和院宇麦秋凉:清和的院落里,麦田已经到了秋凉的季节。
注释:
语:鸟语
燕鸣鸠:燕子和鸠鸟
白昼长:白天很长
黄蜂紫蝶:黄色的蜜蜂和紫色的蝴蝶
草花香:草和花的香味
苍江:青色的江水
依旧:仍然
绕:环绕
斜阳:夕阳
泛水:漂浮在水面上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
随处:到处
满:充满
舞风:随风飘舞
轻絮:轻飘的树叶
霎时:瞬间
狂:疯狂
清和:清凉和煦
院宇:院子和房屋
麦秋:麦收的季节
凉:凉爽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苍江:指江。因江水是青苍色而称。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写江水的颜色时使用了这个词语,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麦秋:指农历四月,为麦收季节。据汉代蔡邕的《月令章句》记载,“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春为秋。”也就是说,虽然麦收发生在春季,但是在农历上被归类为秋季。在诗中使用麦秋这个词语,也许是为了描绘当时田野的景色和气氛,或者表达诗人对农民劳作的敬意和赞美。
注释详情»
赏析:
描述了初夏时节的美好景象。在这篇诗歌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
首先,燕语鸠鸣,蜂蝶带香,展示了这个季节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这个季节的热闹与活力。接下来,江绕夕阳,水满浮萍,描绘了江河湖泊中的美景,水面上的浮萍,倒映出夕阳的余晖,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再者,轻絮舞风,表现了轻盈、柔软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初夏时节微风拂面的感觉。
最后一句“一派初夏时”的描述已经非常明显,点出了季节的特点,同时也为下一句“麦熟”作了铺垫。当读到“麦熟”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收获的喜悦。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与季节的感悟。
总之,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了初夏的美好和收获的欢喜。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
赏析详情»
刘基简介: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人物,被誉为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完成了帝业、开创了明朝,并尽力保持了国家的安定。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甚至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在文学史上,他与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基被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注释: 刘基: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刘基曾辅佐他完成帝业。 诸葛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刘基被后人比作他。 太师: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权力高于丞相。 文成:刘基的谥号,表示他的文学成就。 三大家:指明初诗文中最有名的三个人,包括刘基、宋濂、高启。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和刘基都是能够治理天下的军事谋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