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译文及注释: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萋萋:绿绿的;芳草:香气四溢的草地;小楼:小房子;西:西边;云压:云彩压低了;雁声:雁鸣声;低:低沉。)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两行:两排;疏柳:稀疏的柳树;一丝:一缕;残照:残余的阳光;万点:无数的;鸦栖:乌鸦栖息。)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
(春山:春天的山;碧树:翠绿的树木;秋重绿:秋天也是绿色的;人在:人在哪里;武陵溪:一个地名。)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无情:没有感情;明月:明亮的月亮;有情:有感情;归梦:回到梦中;同到:一起到达;幽闺:幽静的女子居所。)
注释: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芳草:指香气扑鼻的草。
小楼西:指小楼在西边。
云压:形容云彩压得很低。
雁声:指雁鸣声。
疏柳:指稀疏的柳树。
残照:指夕阳的余晖。
万点:形容很多的样子。
鸦栖:指乌鸦栖息。
春山:指春天的山。
碧树:指绿色的树木。
秋重绿:指秋天的绿色很浓。
武陵溪:指湖南武陵山区的一条溪流。
无情明月:指冷漠的月亮。
有情归梦:指有感情的人在梦中回到自己的家。
幽闺:指女子的闺房。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解:
这首词是一首咏叹远方游子的闺中秋思之作。上片写楼头秋色,描述了草原、长空、衰柳等秋日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远方游子不归的念想。下片则从秋闺的角度出发,描绘了秋日的凄凉萧瑟,以及游子迟迟不归的相思之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游子的牵挂和思念。全词委婉多姿,用词清新脱俗,表现了作者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深刻体悟。同时,这首词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闺中的幽静和深沉。通过这首词的描写,读者不难想象出当时女子在秋日中思念远方游子的孤独和苦闷。这首词不仅是一首咏叹远方游子的词作,更是一首抒发情感的佳作,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
评解详情»
注释:
武陵溪:此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借指爱人在远方。
归梦:指远游人惦念家里的魂梦。
注释详情»
刘基简介: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人物,被誉为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完成了帝业、开创了明朝,并尽力保持了国家的安定。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甚至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在文学史上,他与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基被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注释: 刘基: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刘基曾辅佐他完成帝业。 诸葛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刘基被后人比作他。 太师: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权力高于丞相。 文成:刘基的谥号,表示他的文学成就。 三大家:指明初诗文中最有名的三个人,包括刘基、宋濂、高启。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和刘基都是能够治理天下的军事谋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