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译文及注释:
在衡门下的寝室,与世隔绝。
眼神无人能懂,荆扉常常紧闭。
凄凄岁末的风,阴阴经过的雪。
倾听却无声响,眼前已是明净。
劲气侵入衣袖,饭食只能自己准备。
萧索的空气中,没有一点令人愉悦的东西!
阅读了千年的书籍,时常看到留下的英名。
高尚的品德不是可以攀比的,但坚守自己的原则是值得称赞的。
在平津难以自由,栖身之地也不是愚笨之举!
寄托心意,一句话难以表达,只有有缘人才能理解。
注释:
寝迹:指睡觉的痕迹。
衡门:指衡州的城门。
邈:远离。
世相绝:与世隔绝。
顾盼:眼神的交流。
荆扉:指荆州的城门。
昼常闭:一直关闭。
凄凄:形容寂寞凄凉的样子。
岁暮风:冬末的寒风。
翳翳:形容阴暗昏暗的样子。
经日雪:经历了日复一日的雪天。
倾耳:倾听。
无希声:没有期待的声音。
在目皓已洁:眼前的景象清晰明亮。
劲气:指诗人的气节和精神。
侵襟袖:指内心的感受深刻到连衣袖都能感受到。
箪瓢:指生活的简朴。
谢屡设:指不再需要准备食物和饮水。
萧索:形容冷清寂寞的样子。
空宇中:指空旷的天空。
了无一可悦:没有一点可喜欢的。
历览千载书:指阅读了千年的书籍。
遗烈:指历史上留下的英名和事迹。
高操:指高尚的品德和追求。
非所攀:无法达到。
谬得固穷节:虽然不可能实现,但仍然坚守自己的节操。
平津:指平原和渡口。
苟不由:如果不能离开这里。
栖迟:指安居。
讵为拙:难道是愚笨的表现吗?
寄意:表达心意。
一言外:言语之外。
兹契:相互理解。
谁能别:谁能分辨出其中的含义。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题中所提到的时间是公元403年(晋安帝元兴二年),当时陶渊明已经39岁。两年前,也就是公元401年(安帝隆安五年),他因为丁母忧回归家中,这首诗正是在丁忧期间完成的。诗中提到了陶渊明的同祖弟陶敬远,两人的母亲是姐妹,他们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陶渊明在丧母之后返回家中,两人一起读书耕种,但生活贫困,饥寒交迫。
这首诗是在桓玄篡晋称楚,把晋安帝迁禁在陶渊明的故乡寻阳的背景下创作的。在这个动荡的政治时期,陶渊明只能通过强作自欺来解脱内心的痛苦。他并不是一个对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是由于环境的限制,只能隐居在家,与世隔绝。
诗中“寝迹衡门”四句,描写了陶渊明隐居在家中的孤寂和无奈。他不得不将柴门长闭,与世隔绝,“邈与世绝”;但在现实中,这种孤独和隔绝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坚持着自己的节操,但是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真实想法。唯一的知己就是陶敬远。
整首诗充满着转折和曲折,这也正是陶渊明内心的真实写照。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内心深处真正意义的思考。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诗歌作品是由著名的中国唐朝诗人陶渊明所创作,而该诗的创作背景则发生在403年,晋安帝元兴二年。那时陶渊明已经39岁,而两年前的隆安五年(401年),他似乎曾经为了官职而离开家乡江陵,但却因为丁母之忧回归家中。这首诗正是在丁忧期间完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和同祖弟陶敬远之间存在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两人的母亲是姐妹,而在陶渊明去世后,他还曾经写下了《祭从弟敬远文》以表达对于这段深厚感情的怀念。
当时的陶渊明和陶敬远住在一起,并一起读书耕种。然而,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一年的收获,这还不足以自给自足,使得他们不得不过着生活贫困、饥寒交迫的日子。
此诗创作的时间,也正是桓玄篡晋称楚,把晋安帝迁禁在寻阳的时候。这是一场重大的政治变故,而这首诗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因此,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孤寂与隐居,以及他对于真实人性和内心深处的思考,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反映。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隱居茅舍掩行跡,远与尘世相隔绝。無人知曉来眷顧,白天柴門常关闭。年終寒風正淒冷,天空陰暗整日雪。側耳傾聽無聲響,放眼户外已皎潔。劲峭寒氣侵襟袖,粗茶淡飯常空設。房中空蕩顯淒涼,竟無一事可歡悅。千年古書皆閱覽,時時讀見古義烈。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窮為氣節。坦途大道若不走,隱居躬耕豈算拙?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誰識別!
注释:
1. 隐居:避世隐居。
2. 茅舍:茅草盖的房子。
3. 尘世:世俗之事。
4. 眷顾:关怀。
5. 柴门:指用柴草或柴火燃烧的门。
6. 年终:年末。
7. 皎洁:明亮。
8. 劲峭:形容气势峻拔,刚毅有力。
9. 淡饭:简单的饭食。
10. 空荡:空旷而空虚。
11. 古义烈:古代文化的高尚精神和高贵品格。
12. 德操:道德修养。
13. 守穷为气节:宁可守着贫穷也要坚守气节。
14. 坦途大道:平坦的大路。
15. 象拙:像愚笨无知一样。
16. 寄深意:表达内心深藏的意思。
17. 志趣相合:志向和兴趣相同。
18. 谁识别:谁能理解我?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任职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成为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