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湖南部曲》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nán
  • [
    sòng
    ]
    xīn
  • qīng
    shān
    wàn
    rén
    dāng
    nián
  • kuì
    míng
    zhū
    chéng
    jūn
    shǒu
  • guān
    shū
    lǎo
    yǎn
    míng
    jìng
    lún
    shì
    jīng
    rén
    dǎn
    mǎn
  • wàn
    yún
    xiāo
    sòng
    jūn
    fáng
    fēng

原文: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赏析
《送湖南部曲》是辛弃疾的一首诗作,表现了他对部属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的忠诚心。全诗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彰显了爱国精神和军人风范。 首联描绘出一位勇猛无畏的壮士,在紧急军令下穿上青色军服,跨上战马,展现出他骁勇善战的气势。颔联则让人惋惜,在主帅受到谗言陷害后,他们这些为国奋战的勇士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无穷遗憾,由此凸显出作者的“忠诚”和“敢于正义”。 颈联则表达了诗人的“素负志节”,他眼明如镜,胆识过人,绝不像他人。这里,诗人所传达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和挚爱,还有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担当。 整篇诗作气势恢宏,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印象。它既是辛弃疾为部属送行的诗作,也是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担当的表现。同时,这首诗作在艺术上的表现,也充分展现了辛弃疾的才华与魅力。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被弹劾而失去了官职,被迫退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数年之后,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前来拜访,这让辛弃疾想起了与他们共同经历的岁月。在这段时期中,他积极为国家忠诚耿耿,曾多次领导部队参加抗金战争,在抗战中取得了不少战功。与那些老部下一起,辛弃疾回忆起自己身为将军时的点滴过往,尽管如今他已经离开了官场,但是那些经历仍然让他感到自豪。 在这次相遇中,辛弃疾写了这首《浣溪沙·戏赠岳徵君》相送其老部下。这首诗中,他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凄美的意境,表达了对这些曾经一同经历艰难时刻的部下的心声。诗中描述了当年的壮举和共同目标,表现出一种情感的激荡和共鸣,既感慨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深深的情谊和无限的思念之情。虽然岁月已经过去,但这种以战友为家的革命情感,却历久弥存。整首诗在情感、艺术和文化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被后人传诵并且感怀至今。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 【汉字译文】穿着青衫,骑着马,手持单枪,无数人欢送,接到幕府紧急命令后,急速启程。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主角辛弃疾在受到紧急命令之后即刻启程的场景。他身穿青色的衣袍,手执单枪,骑着马匹,百姓纷纷追随,送行其离开。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 【汉字译文】非常懊悔,我的薏苡明珠被人诬陷,浪费了你们艰苦卓绝地打败敌人的功劳。 【注释】此处辛弃疾感到自己的薏苡明珠被人诬告成罪状,使得自己丢失了官职,这给他带来了深深的痛苦和内疚。他感叹自己没有好好珍惜机会,辜负了别人的赤手缚虎之功。 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汉字译文】即使年老看书眼力已经不如从前,但仍能透过人性的面具洞悉他人本质。在处理事情时有勇气和智慧,敢于直言清议,秉持公正。 【注释】这句话表现了辛弃疾对人性洞察力的把握和其为人处世的坚定原则。他认为一个人的真实性格无法被遮掩,透过深度思考可以看破伪装。在处理事情时应当有勇气和智慧,敢于直言成理,秉持公正的态度。 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汉字译文】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家献身;我虽然遭受贫困和艰难,但也要顶着风雨,百折不挠地追求自己的人生道路。 【注释】最后一句表现了辛弃疾的坚毅与追求。他认为即使在贫困和逆境中,也要保持一份坚定和执着,为自己和国家而奋斗。他尽管自己曾经失意,但仍然坚信未来自己可以在风雨中坚持到底,实现自身价值。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简介
宋朝 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