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李公见访》拼音译文赏析

  • xià
    gōng
    jiàn
    fǎng
    访
  • [
    táng
    ]
  • yuǎn
    lín
    shǔ
    báo
    gōng
    guò
    yóu
    pín
    leì
    cūn
    jìn
    chéng
    nán
    lóu
  • páng
    shè
    chún
    suǒ
    yuàn
    qiú
    huàn
    西
    jiā
    jiè
    wèn
    yǒu
    jiǔ
  • qiáng
    tóu
    guò
    zhuó
    láo
    zhǎn
    cháng
    liú
    qīng
    fēng
    zuǒ
    yòu
    zhì
    jīng
    qiū
  • cháo
    duō
    zhòng
    niǎo
    dǒu
    míng
    chán
    chóu
    dào
    guō
    shú
    weì
    yōu
  • shuǐ
    huā
    wǎn
    jìng
    shù
    chōng
    yān
    liú
    zūn
    zhōng
    jìn
    gēng
    weí
    jūn
    móu

原文: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



赏析
这首杜甫的《夏日山居示李炎》是一首写景精美的诗歌佳作。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措辞准确,惊人之处在于表达了杜甫多愁善感的情感,但并未显得沉闷。杜甫在诗中描写了自己的农舍,清幽深静,说明此处远离喧嚣,具有幽远之感。随后,他描述了李炎为贪凉而来此处,同时描绘了农舍的淳朴、浊醪美味和美丽景色,极力邀请李炎留下与他共享酒宴,且给人一种挽留之意。 其中,“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这句话格外有趣,突出了作者在穷居之中依然能够自得其乐的精神。墙头过来的浊醪和展开的席子,组成了一个浪漫的画面。接着,杜甫通过“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这句话,表现了自然界对人的敏感,展示了主人的感性和细腻。而且,他用对偶句来描绘了林间鸟儿的斗争和蝉鸣,将自然的声音和景色呈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杜甫通过“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这两句话,在加强了自己的住处是清静幽远的同时,也抒发了他的感慨之情。整篇诗的格调优美、意境深刻,可谓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之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此诗、天宝十三载、杜甫、长安 据[[1](https://www.zhongguoshici.com/songdai/dufu/23116.html)]所述,杜甫的《夏日山居示李炎》是在天宝十三年时写作的,当时他居住在长安下杜城。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则是由一位名叫李炎的客人来访而引起的。 据记载,在唐代,杜甫经常在山林间隐居,并以此为题材进行写作。在这个夏日里,他正在自己的山居中创作诗歌,忽然接到了李炎这位客人的来访。于是,杜甫便招待了这位客人,并将自己的山居与客人分享。 杜甫的山居位于下杜城,周围环境清幽宜人,加上当天气温较高,他就和李炎坐在阴凉处畅谈。在交谈中,杜甫被山中清风和虫鸣吸引,于是便把这些感受融入了创作之中,最终完成了这首《夏日山居示李炎》。 可以看出,杜甫在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心情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并且用自己的山居生活作为素材,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以及诗人对待客人的热情好客之心。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贫贱的居室像农家房舍,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注释:杜甫此处描写了自己住所的环境,在林间清凉宜人,生活设施简陋,但却坐落在城南楼附近,可谓交通便利之地。 我的邻居十分淳朴,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隔着墙壁呼唤西邻:“请问你家有没有酒?”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注释:杜甫在诗中表现出自己与邻居间淳朴友好的关系,邻居们乐于助人,让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注释:这里描写了清风徐来的情景,使宾客误以为来到了初秋。但是,檐下鸟儿的喧闹与院中蝉鸣的声音却让人有些不能安宁。 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唉,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注释:在客人感到吵闹不安时,杜甫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他认为,即使生活环境并不十分舒适,但是仍然通过欣赏自然美景和邻居的帮助改善了生活质量,可以给自己和客人带来愉悦的体验。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客人的热情款待,想要为客人提供最好的享受。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