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侍御》拼音译文赏析

  • cuī
    shì
  • [
    táng
    ]
    bái
  • wǎn
    shuāng
    tīng
    yuán
    chóu
    guó
    cháng
    weí
    zhōu
    lián
    yàn
    feī
    nán
    hǎi
  • què
    xiàn
    shuāng
    jiě
    beǐ
    liú
    gāo
    rén
    jiě
    chén
    fán
    guò
    nán
    dēng
    xiè
    lóu
  • chù
    bié
    tóng
    luò
    cháo
    cháo
    fēn
    sàn
    jìng
    tíng
    qiū

原文: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
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鉴赏
李白的《将赴南洲寄崔侍御》是一首诗意深沉、情感真挚的离别诗。前两句点明了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表现出作者在凄冷的秋夜里目睹满地白霜,听见哀猿啼叫的伤感场景。接着,作者把自己要离开宣城称为“去国”,表达了对故地的留恋;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示了作者只是在此地短暂停留。这种停留短而依恋深的心境,使内心产生了矛盾和痛苦。 后两句则展示了作者更深沉的内心感受。孤雁南飞,让作者感到独自一人的无助和孤独,但又因为观赏到双溪北流而“却羡”,表达了作者不愿南行,渴望北归的复杂情感。通过这样曲折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在离别前的复杂心境。 在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后,最后两句正面揭示了题旨,用落叶为比喻,表明作者即将离别,内心充满了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这首诗情思哀婉、含有清新和劲直之气,极具可读性和可咀嚼性。 总体来说,《将赴南洲寄崔侍御》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在离别前的复杂内心感受。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诗意深邃的佳作。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脁楼。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 注释: 宛溪:地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境内,因得名于宛溪江,故称宛溪。 秋日寒霜:指秋天的气象,秋天的霜较多。 猿:指猿猴,常见于山林中。 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指面对逆境,双溪仍保持坚强,向反方向流去,暗示自己应抱有勇气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崔侍御:指唐代文学家、官员崔护。 陈蕃之榻:指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卧榻。崔护将其保存在自己家中,供文人来往拜访。 谢脁楼:指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所建的楼阁。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