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拼音译文赏析

  • huáng
    hǎi
    zhōu
    zhōng
    rén
    suǒ
    bìng
    jiàn
    é
    zhàn
    zhēng
  • [
    qīng
    ]
    qiū
    jǐn
  • wàn
    chéng
    yún
    lái
    zhī
    shēn
    dōng
    hǎi
    xié
    chūn
    leí
  • rěn
    kàn
    huà
    yán
    kěn
    shǐ
    使
    jiāng
    shān
    jié
    huī
  • zhuó
    jiǔ
    xiāo
    yōu
    guó
    leì
    jiù
    shí
    yìng
    zhàng
    chū
    qún
    cái
  • pīn
    jiāng
    shí
    wàn
    tóu
    xiě
    qián
    kūn
    wǎn
    huí

原文: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赏析
这首诗是秋瑾在1905年创作的,当时正值中日关系紧张,中国正面临着遭受日本侵略和列强欺凌的危机。作者借助此情此景,表达了作为一名爱国志士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全诗篇幅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刚毅的气息。诗的开头“青山绿水间,白云红日里”,描绘了壮美而又富有朝气的景色,并且把“山”、“水”、“云”、“日”等自然元素与爱国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凸显了爱国主义情感。 在诗的颔联中,作者点出了观图之事,并从而引发了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愤恨。这里作者特别突出地表现出她对日本侵略行径的强烈不满和对祖国安危的担忧。后四句则展现出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蓬勃向上的志向:“我要把千万里宁为一家看”,这表明了作者不仅仅是一名拥有民族大义的革命者,更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她不仅愿意为了国家挽救危机而流血牺牲,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用词简单明了,却又充满了豪迈与激情。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对事态的引发以及对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将自己无私奉献、爱国报国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一腔豪气喷薄而出,丝毫不见女儿态”的风格,不但凸显出作者作为一名女性革命者的坚定决心,更表现了她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04年,当时的中国受到了日本的侵略战争威胁,签署了《马关条约》,这令秋瑾倍感愤怒和忧虑。1905年秋瑾第二次前往日本,正值中日关系紧张时期,她在船上看到了《日俄战争地图》,这令她更加对日本侵略行径感到愤怒和无奈。当时的中国,在一天天失去领土和权益,这令秋瑾深感祖国岌岌可危,难以入眠。而当她遇到来自日本的银澜使者向她索要诗句时,秋瑾想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即为了推翻清朝政府、挽救国家危亡,于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悲壮的诗。 此诗表达了秋瑾的爱国主义情怀,她借用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抱负:“千万里的远途,我好像腾云驾雾一样。”秋瑾身为一位女性,却有着男儿般的豪情。她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也要让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救回正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她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奋斗。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千万里的远途,我好像腾云驾雾一样。我去了又回来,我独自一人伴随着滚滚春雷穿越东海往返。真不忍心看到祖国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就即便让锦绣江山变成万劫不复的飞灰,也在所不惜。那浑浊的劣酒啊,哪里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抛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要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就算是拼得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也要让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救回正轨。 注释: 1. 千万里:表示距离非常遥远; 2. 腾云驾雾:形容行程快捷,如同飞行; 3. 伴随着滚滚春雷:形容秋瑾坚定的立场和决心; 4. 祖国变成别国的领土:指当时的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领土不断缩小; 5. 锦绣江山:指中国辽阔的国土; 6. 浑浊的劣酒:比喻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不好; 7. 救亡图存:表示国家遭受外敌侵略,需要救亡保国; 8. 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形容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 9. 颠倒的乾坤大地:形容国家一片混乱、颓废。 译文及注释详情»


秋瑾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但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终止了她的革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