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译文及注释: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百结愁肠:心中忧愁纠结难开。郁不开:难以舒展开来。
惆怅:忧愁不安。异乡:陌生的地方。
思亲:思念亲人。茱:一种红色的花。初插:初次插入花瓶。
忆妹:怀念妹妹。窗前:窗户前面。
句:指诗句。乍裁:刚刚裁剪好。
对菊:赏菊。难逢:难得遇到。元亮:唐代诗人。
登楼:登高楼。愧乏:自惭愧不如。仲宣:唐代文学家。
良时佳节:美好的时光和节日。成辜负:浪费掉了。
旧日欢场:过去的欢乐场所。半是苔:已经长满了苔藓。
注释:
百结愁肠:形容内心十分忧虑、烦闷。
郁不开:郁结不开,形容心情沉重。
惆怅:忧愁、悲伤。
异乡:陌生的地方。
思亲堂上:在思念亲人的堂上。
茱:指茱萸,古时用来祭祀祖先的植物。
初插:指插在花瓶或花篮中。
忆妹窗前:在怀念妹妹的窗前。
句:指句子,这里指刚刚写好的诗句。
乍裁:刚刚裁剪好。
对菊难逢:指赏菊花的时节不易遇到。
元亮:唐代著名诗人。
登楼愧乏仲宣才:指自己登高远望,感到自己的才华不如仲宣(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
良时佳节成辜负:指好的时机和美好的节日被自己浪费了。
旧日欢场半是苔:指曾经欢乐的场所现在已经荒废,长满了苔藓。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九日感赋》是一首承载着作者秋瑾思乡之情的诗篇。文中,秋瑾在九月九日这个佳节,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心情极其苦闷。她插上茱萸,用诗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用酒来排遣自己的忧愁之情,登上楼顶远望故居,更是让她的思绪回到了过去的欢乐生活。
全诗贯穿了秋瑾复杂的情感,包含了对故土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境遇的不满等多重情感。插茱萸是传统的九月九日习俗,但它在秋瑾的手中成为了思乡的象征,表达了她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的“临窗十载泪痕新”描述了秋瑾长期思念故园的心情,而“高楼当此夜”、“长风凄凉度玉关”更是寄托了她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秋瑾用饮酒来排遣自己的忧愁之情,但这并不是她坠入放纵的标志。相反,她表达了对“闷”和对“快乐”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她内心的坚韧和自我控制。诗中“强欲把酒倾”、“怀书登楼望故园”等句子,更是展现了她的才气和高雅品味。
《九日感赋》的意境非常深远、悠远、凄美而富有感染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秋瑾的心灵深处,感受到她在异乡思念故友、亲人、故园的苦涩和无奈。这首诗篇不仅仅是一种叙述和记录,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我们理解历史和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意思是作者的内心非常烦闷、郁闷。
“异乡”是指一个人离开自己的故乡来到别的地方。
“茱萸”是一种植物,中秋节时常用来祈求平安。
“秋菊”是指秋季开放的菊花。
“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陶渊明是中国唐朝的一位诗人,他曾有“壶中天地宽”的名句。这里指作者的情绪无法被其他美好事物所抚慰。
“高楼”指高层建筑,这里表示作者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如那些在高楼之上的人,感到自卑。
“王粲”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以诗歌见长。
“佳节枉被辜负”,表示作者觉得自己没有好好珍惜过往的美好时光。
“冷落无人”,指那些曾经热闹欢聚的场所现在已经荒废,没有人来往。
译文及注释详情»
秋瑾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但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终止了她的革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