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鹰》拼音译文赏析

  • huà
    yīng
  • [
    táng
    ]
  • liàn
    fēng
    shuāng
    cāng
    yīng
    huà
    zuò
    shū
    shēn
    jiǎo
    chóu
  • tāo
    xuàn
    guāng
    kān
    zhaī
    xuān
    yíng
    shì
    dāng
    fán
    niǎo
    máo
    xiě
    píng

原文: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赏析
这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画中的雄鹰,表现了自己的嫉恶如仇和凌云壮志。 首先,在诗的开头,作者用惊讶的口气点明了题目。他说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源于画中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这样的描绘非常生动,让读者能够生动地想象出画中的雄鹰。 其次,在接下来的几句里,作者描绘了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他说画中鹰视瞪目,高举双翅,锐爽英姿,刚毅勇武,异常威猛;然后是飞动的描写,画中鹰随风翱翔,翱翔万里,灵活自如,神情自若;最后,是搏击的描写,画中鹰张飞爪,一抓千钧,搏击千里,展现出了强烈的激情。 最后,作者在最后两句中表现出了他的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他说自己不肯将功名抛弃,要一飞冲天,绝不能平庸度日。这样的表述,表明了作者当时的理想和宏伟抱负。 总之,这首题画诗通过对画中雄鹰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嫉恶如仇和凌云壮志,展现出了青年时代的生机和激情,也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题画诗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独特的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在完成作品之后,为了表现画意、传达内心感慨,常常在画面上题写诗句,这种方式能够让诗与画相得益彰。唐代开始有诗人题画,但那时只是以诗歌来赞美画作,真正将诗句题在画上则要等到宋朝以后。然而,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却对日后的画题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整个唐代都是无人能出其右的。本篇题画诗即为杜甫早期的作品,写于开元末年,与《房兵曹胡马》约同一时期。当时的杜甫正值年轻,满怀理想,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同时也拥有积极进取之心。对于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杜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注释: 1. 画绢:绢纸。 2. 腾起:腾,向上飞起;起,涌起来,形容气势雄浑。 3. 风霜肃杀之气:风霜,寒冷和凛冽的气息;肃杀,令人感到寒意、杀气的气息。 4. 矫健不凡:矫健,身体柔健有力,行动迅捷;不凡,非凡俗之,特出。 5. 挟风带霜而起:挟,带着;风霜,指寒冷的气息。 6. 耸起身子:耸,高起,抬起。 7. 攫取:捉住,夺取。 8. 猡狲:指猴子。 9. 侧目而视:斜着看,用侧目来窥视。 10. 神采飞扬:形容精神或容貌显得光彩照人,神采奕奕。 11. 私绳:系在鹰腿上的绳索,以便训练鹰儿。 12. 铜环:铜质的环形挂件,系在私绳上。 13. 杆楹:架设私笼或钓竿等用的支架。 14. 气势灵动:气势磅礴而又灵活。 15. 呼出:发出啸声。 16. 凡鸟:指普通的鸟类。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