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拼音译文赏析

  • dié
    liàn
    huā
    ·
    chū
    niǎn
    shuāng
    wán
    shēng
    chàng
    wàng
  • [
    sòng
    ]
    yàn
    dào
  • chū
    niǎn
    shuāng
    wán
    shēng
    chàng
    wàng
    yīng
    shēng
    xué
    qín
    é
    chàng
    shuì
    xǐng
    lái
    yōng
    xiǎng
    shuāng
    wén
    cuì
    diàn
    hán
    làng
  • píng
    fēng
    chuī
    zhǎng
    mài
    mài
    huā
    leì
    liǎn
    hóng
    xiāng
    xiàng
    xié
    tiē
    绿
    yún
    xīn
    yuè
    shàng
    wān
    huán
    zhèng
    shì
    chóu
    meí
    yàng

原文: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鉴赏
这篇文章是对词作《捻红楼·怀抱幽芳不放》的鉴赏。该词以婉约的词风表现了闺中女子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作者通过独具匠心的描写手法,将人物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深刻而真实的意境。 开篇便以佚名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作者运用执纨扇、无语凝思等形象化的手法,勾勒出人物的心理状态,隐含着深刻的悲凉情感。同时,词人还借用李白的《折荷有赠》中“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来衬托闺中女子的怀想之情,表达出对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遗憾和无奈。 在词作的后部,词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突显人物的孤独和无助。文字细腻入微,可感知作者在选词用字上的高超技巧。例如,诗句“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曳生姿。”这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景色与人物内心的矛盾映衬,既突出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又加深了人物孤独无助的感觉。 在整篇词作中,词人运用了各种手法,将人物、自然景色和情感交织起来,展现出了深刻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该篇词作对于后世文学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晏几道,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之一。其词风近其父晏殊,以写四时景物和男女爱情为主要题材,但又兼花间派的长处,被誉为“词坛三才子”之一。 晏几道生活在一个值得反思的时代,五代至北宋之间的乱世,社会动荡不安,仕途不得志、家道中落的境遇,使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因此,他的词笔下的景物和爱情,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现实的悲凉和无奈。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将其与人情世态深度融合,表达出对生活的种种感受。 晏几道的词作语言优美,婉约浓丽,精雕细琢,情感深沉、真挚,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作品《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便是其代表之一,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在空荡荡房间独自一人时的孤独和心情,以及窗外的荷花和新月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晏几道的词作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而且对后世诗文的影响也深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夏雨初霁,掠过蓣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注释: - 纨扇:用纨绸制作的扇子。 - 心生惆怅: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 莺声:鸟类之一,常常被人们喜欢听它优美的歌声。 - 翠席:用翠绿色丝绸制成的席子。 - 清凉的细浪:形容铺在床上的席子平整、凉爽,像是海浪。 - 夏雨初霁:刚刚过了夏季的雨天,天空开始放晴。 - 蓣草: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在池塘、湖泊等水域中。 - 碧水:清澈见底的蓝绿色水面。 - 荷花:莲科植物,叶大花艳,极富观赏性。 - 晶莹的雨珠:雨后停留在荷叶上的水珠,泛着光泽,像是晶莹剔透的宝石。 - 含情脉脉:形容荷花看起来充满了柔情和深情,让人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 - 新月:指刚刚出现的月亮,看起来像是一片弯曲的银色。 - 女郎愁眉:形容女孩子皱着眉头,像是在为什么事情烦恼。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是北宋词人晏殊的弟弟。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