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译文及注释: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斗草阶前初次相见,穿针楼上曾经相逢。罗裙飘动,香气袭人,玉钗随风轻摇。妆容精致,眉梢透出绿意,脸颊因羞涨红。
流水随着春天远去,行云终究无人相伴。酒醒后长叹锦屏空虚。在梦中相寻的路途,飞雨中落满了花瓣。
注释:
斗草阶:指宫中的一种阶梯式花坛。
穿针楼:指宫中的一座楼阁,传说中是女儿们学习绣花的地方。
罗裙:一种华丽的女式长裙。
香露:指清晨的露水,因为含有花草的香气而被称为香露。
玉钗:一种女性用来束发的饰品。
靓妆:指精心打扮的妆容。
眉沁绿:形容眉毛的颜色像绿色。
羞脸粉生红:形容因为害羞而脸上泛起红晕。
锦屏:指绣有锦缎的屏风。
相寻梦里路:指在梦中相遇,共同走过一段路程。
飞雨落花中:形容雨中花园的美景。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晏几道的这首词《临江仙·滞春风》是一首以思念为主题的婉转含蓄之作。全词情感真挚,既有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同时又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若有所思。
上片的主要叙述是作者与女子的初见和重逢。通过描写女子的容貌、穿着等细节来展现她的美丽,尤其是“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等词句,将女子的美丽和可爱展露无遗。上片的结尾部分也表现出作者对女子的情感:“罗裙香露玉钗风,吹散绣户燕归后。羞逐轻云,慕容烟水,芳泽无人独自凭栏。”这些细节描写带给读者更为鲜明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女子的眷恋之情。
下片则以梦境的形式描写了作者与女子在梦中相遇的情景,这段描述十分神秘而含蓄,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通过写梦,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刻和内敛,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感情凋零的慨叹之情,与上片的情感呼应相得益彰。
总的来说,晏几道的《临江仙·滞春风》一曲婉转含蓄,情感真挚,对爱情的向往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诗意和艺术性,是一篇值得细品的佳作。
鉴赏详情»
赏析:
赏析:晏几道的《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是一首词中的佳作。全词情感婉转而又含蓄,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词人对女子的初见与重逢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两人情感由浅入深的渐变过程。此外,词中梦中相寻一节更加深了词的情感内涵,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深沉的哀怨之情。
上片的五句话,每一句话中都包含了景物、人物、情感等多层次的含义。比如,“斗草阶前初见”不仅仅是描述了两人初次相遇的场景,也暗示了词人对这个女子的爱意和他们之间未来的发展前景。而“穿针楼上曾逢”则更加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情感因缘,揭示出女子对词人的情感可能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下片中,词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出女子的美丽形象和情感状态。 “罗裙香露玉钗风”中,女子的裙子湿润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随着风儿轻轻颤动,给人一种动人心魄的美感。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则表现出女子的羞怯而又动人的神态。
总之,晏几道的《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通过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传达了词人深深的爱意和哀怨之情,让读者为之动容。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在宋代,斗草活动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娱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中。相较于唐代,宋代斗草风尚更加盛行,斗草技巧也日渐精湛。除了在端午节举办斗草比赛外,在春社和清明等其他时间也会有斗草活动。
据史书记载,斗草活动在宋代已经非常普及了。甚至,一些女性也开始参与其中,成为了斗草活动的爱好者和专家。斗草因此也成为了妇女们喜闻乐见的游戏项目之一。这首诗词中对“斗草”的描写恰好和女性相关,展现出斗草和女性的紧密联系。
因此,可以看出,宋代斗草活动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游戏或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斗草活动也在不断地演变发展,成为了一个多元化、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门类,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这里的“斗草”是指少女踏青时玩的一种游戏,而“穿针”则是形容女子绣花、缝补的动作。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你在阶前和其他姑娘玩斗草,裙子沾满了露水,头上的玉钗随着微风颤动,那种活泼唯美的情态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印象里。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这里的“穿针楼上”则是指夜晚女子绣花、缝补时的场所。少女们在七夕夜必须穿针乞巧,拜月求得心仪的彼此。当时你打扮得很漂亮,眉间沁出一点翠绿色的颜色,你脸颊泛起娇红,我和你已经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但是却未能如愿。最后一句话是说:时间过得太快,就像华年一样匆匆流逝,那个美丽的姑娘也像行云一样离去,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是北宋词人晏殊的弟弟。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