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蓝田崔氏庄》拼音译文赏析

  • jiǔ
    lán
    tián
    cuī
    shì
    zhuāng
  • [
    táng
    ]
  • lǎo
    beī
    qiū
    qiáng
    kuān
    xìng
    lái
    jīn
    jìn
    jūn
    huān
  • xiū
    jiāng
    duǎn
    hái
    chuī
    mào
    xiào
    qiàn
    páng
    rén
    weí
    zhèng
    guàn
  • lán
    shuǐ
    yuǎn
    cóng
    qiān
    jiàn
    luò
    shān
    gāo
    bìng
    liǎng
    fēng
    hán
  • míng
    nián
    huì
    zhī
    shuí
    jiàn
    zuì
    zhū
    kàn

原文: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译文及注释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汉字译文:
年老了,悲秋天的时候,我强迫自己宽慰自己,今天高兴起来,就尽情享受吧。
我羞于把短发还回去,只好戴上帽子,笑容可爱,旁人却戴着正式的帽子。
蓝色的水从千涧落下,玉山高耸,两峰寒冷。
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能聚在一起吗?喝醉了,仔细看看茱萸花。
注释:
老去悲秋强自宽:年老了,感到秋天的忧伤,但还是要强迫自己宽慰自己。

兴来今日尽君欢:今天心情好,尽情享受。

羞将短发还吹帽:因为年龄大了,头发变短了,感到有些羞愧,所以要把帽子戴好。

笑倩旁人为正冠:笑容灿烂,让旁人觉得自己戴的帽子就像正式的冠冕一样。

蓝水远从千涧落:蓝色的水从千涧中流淌而来。

玉山高并两峰寒:玉山高耸入云,两峰寒冷。

明年此会知谁健?:明年再见面,谁还能健康地活着呢?

醉把茱萸仔细看:喝醉了,仔细地看茱萸花。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在重阳节时所写,其题目一作为《九日蓝田崔氏庄》,而“蓝田”指的即是陕西蓝田,而“九日”则代表着重阳节。这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杜甫老去、秋景凄凉的心境以及他对于人生变迁的感慨进行展开,并在最后一联表达了他尽情欢乐的心情。 整首诗透露出的是岁月无情的主题,杜甫的年龄不再年轻,正面对着秋季的荒凉与自我感慨。在第一联中,“老去悲秋强自宽”,诗人沉痛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随后转而以“勉强宽慰自己”的方式来面对生活,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坚韧和积极向上。而第二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则用以孟嘉落帽的典故来表达出诗人稍纵即逝的快乐感受,隐含出淡泊名利的文人情怀。 除此之外,该诗的形式也具有其独特之处。首联即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令人感受到杜甫想要传达的内心情感;颈联则给人以秀丽和高冷的感觉,并将“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形象例证出来。尾联则表现出诗人的快乐与舒畅,是这首诗句的高潮所在。 总之,该诗不仅在表现方式上别具一格,同时在情感层面也有深厚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杜甫文学才华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注释: 1. 悲凉萧瑟:形容秋季景象凄凉凉的,草木凋零。 2. 重阳佳节:指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3. 帽子扶正:因为杜甫年老发稀,戴的帽子可能被风吹跑,故向身旁的人请帮忙调整帽子位置。 4. 蓝溪:又名浒淮江,源于江苏宜兴,入江南大运河后称钱塘江。流经苏州、嘉兴、杭州等地。 5. 玉山: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境内,海拔5430米,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高峰。 6. 两峰并峙:指玉山有两个主峰,东峰和西峰,相距不远。 7. 茱萸:重阳节时食用的一种水果,象征吉祥如意,瓣瓣分离,寓意家庭幸福。 8. 多饮几杯酒:杜甫借饮酒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冷静和豁达,乐观地面对生命不可预知的变数。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