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龙山饮》拼音译文赏析

  • jiǔ
    lóng
    shān
    yǐn
  • [
    táng
    ]
    bái
  • jiǔ
    lóng
    shān
    yǐn
    huáng
    huā
    xiào
    zhú
    chén
  • zuì
    kàn
    fēng
    luò
    mào
    yuè
    liú
    rén

原文: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译文及注释
九日在龙山饮酒,黄花笑着追逐臣子。
醉眼看风吹落帽子,舞蹈中爱上月亮,留住了人。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龙山:山名,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
黄花:指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花卉。
笑逐臣:形容菊花开得十分灿烂,笑容满面,仿佛在迎接官员。
风落帽:指秋风吹落帽子,形容醉态。
舞爱月留人:形容醉汉在月光下狂舞,舞得很投入,不愿离去。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白的《九月九日登龙山寄漳汀裴侍御》据推测约作于宝应元年至广德元年(762—763)间,是一首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诗人与友人登高饮酒、赏菊的咏史诗。而龙山则是指当涂县的一座名山。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桓温曾在龙山上举行过九月九日的宴会,与他的僚佐们一起欣赏菊花,畅饮美酒。这个历史典故被李白引用于诗中,表达了他对历史和自然的眷恋之情。 笔者认为,李白创作此诗的背景主要是出于他内心的感受和创作意愿。当时,李白在政治上处境较为艰难,可能身处官场的深闺之中,政治事务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怀念从前与好友一同游山玩水的美好时光,渴望能够再次回到自然之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独特魅力。此外,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代表着人们对于健康长寿和家和万事兴的美好祝愿。李白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人世间纷扰的厌倦和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旷达豁达的风采和高超的艺术才华。 总体来看,李白的《九月九日登龙山寄漳汀裴侍御》自然景色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刻的情感世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李白的《九月九日登龙山寄漳汀裴侍御》是一首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诗人与友人登高饮酒、赏菊的咏史诗。本诗与《九月十日即事》同作于安徽当涂,诗人在政治上处境艰难,内心感到失意和苦闷。本诗中,李白将“龙山之会”、“落帽人”等历史典故与自己的游山之行紧密结合,表达了复杂的感情和心态。 在重阳节之际,李白登上当涂附近的龙山,与友人一同饮菊花酒,并借吟诗来抒发胸中之情。他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复杂的心态,在李白的诗歌中屡次出现,展现了诗人的旷达洒脱和不拘名节,但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功名事业的念念不忘。 此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将月亮拟人化,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说月亮挽留诗人,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这种诗人对于自然的眷恋也是李白诗歌中另一个独特的主题。总体来看,本诗通过诗人对历史典故、自然景色的叙述,寄托了李白的思想情感,展现了他旷达豁达的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李白、九九重阳节、龙山、黄菊花 又是九九重阳节,我来到龙山饮酒,连黄菊花都讥笑我这个放逐之人。笑,让它笑,我歌我舞,风吹帽落,月亮都舍不得我离开,喜欢我的歌舞!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