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译文及注释: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悠闲的梦境遥远,南国的秋天正清爽:
千里江山寒色远,
千里江山的寒色遥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孤舟停泊在芦花深处,
笛在月明楼。
笛声在月明的楼阁中响起。
注释:
闲梦远:闲散的梦境遥远。
南国:指南方的国土,即现今的南方地区。
正清秋:指秋季的时节,天气凉爽,空气清新。
千里江山:形容广阔的山川河流。
寒色远:寒冷的颜色遥远。
芦花深处:指芦苇丛生的深处。
泊孤舟:停泊孤独的小船。
笛在月明楼:指在月光下吹奏笛子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这篇文章对李煜的《浪淘沙·北戴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特别是从文学手法和意象上进行了分析。文章开篇即从词牌出发,指出该词以“闲梦”起,梦中所见是“清秋”,而“清秋”也成为全词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的象征,进一步说明作者在表达怀旧之情时使用的意象和手法。
接着,文章结合具体的篇章分析,指出该词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通过具体描绘秋景,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清。作者通过借物写人、以物写心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内心情感的表达。结尾处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通过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将无以复加的感情凝聚在一起。
整篇文章流畅自然,结构严谨明晰,深刻地阐述了《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的文学价值和主题内涵。同时,文章还有一些引用古人诗句的例子,说明作者掌握了较丰富的文学知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学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全文语言简练,表达清晰,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
评析详情»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开宝八年(975年),南唐王朝在与北宋长期的战争中失败,被宋军攻破。南唐王李煜被迫向北宋投降,成为南唐末代君主。他被俘至汴京(今天的开封),并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虽然被俘,李煜依旧怀有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他在俘囚的日子里,用心地写下了许多关于故国的诗词。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以深沉的离愁别绪和深刻的思乡之情为主题,感人至深。同样,另一首由李煜所作的《浪淘沙·满江红》也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在《浪淘沙·满江红》中,李煜运用了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等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国春景的美好,表达了对故国美好风景和温馨回忆的怀念之情。他通过这首词表现了“闲适自在”的心情,但背后却是深沉的思乡之情。这首词也成为了李煜在俘囚期间写下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誉为传世佳作。
在历史长河中,李煜虽未成就一番大业,但他的睿智才华和爱国热情却感染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他所写的文章、诗词等作品,无论是在文学或音乐方面,都深深地影响着文化史的发展。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
闲梦(xián mèng):指闲雅的梦境。
悠远(yōu yuǎn):漫长遥远。
南国(nán guó):指南方的国度,指南方地区。
春光(chūn guāng):春天的景色。
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管弦(guǎn xián):指乐器的声音。
不绝于耳(bù jué yú ěr):不停地响在耳边。
碧绿(bì lǜ):深青色。
柳絮(liǔ xù):柳树上的细小毛发。
纷飞(fēn fēi):纷纷飞舞。
淡淡(dàn dàn):浅浅的、淡雅的。
尘烟(chén yān):尘土和烟雾。
滚滚(gǔn gǔn):连绵不断、汹涌澎湃。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
南唐(nán táng):五代时期南方国家,指李煜所在的南唐国。
秋高气爽(qiū gāo qì shuǎng):形容秋天的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辽阔(liáo kuò):广阔无垠。
无际(wú jì):没有边际。
江山(jiāng shān):江河和山脉,泛指土地、国家。
笼罩(lǒng zhào):覆盖、包围。
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表现了景色的美妙和寂静的意境。
悠扬(yōu yáng):悠长优美的声音。
回荡(huí dàng):回响。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煜简介: 李煜,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在位961年-975年,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