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它乡胜故乡。
译文及注释:
归梦寄吴樯:回到梦中,寄托思念之情给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水上驿站,江路漫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想要见到美丽的芳洲,初次系上缆绳,夕阳斜照。
烟树参差认武昌:烟雾缭绕的树木错落有致,认出了武昌城。
愁鬓点新霜:忧愁的发鬓上沾满了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曾经是朝廷的衣服,沾染了御用的香气。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重回故乡,旧友渐少,感到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但是又担心别的地方比故乡更好。
注释:
归梦:指回到故乡的梦想。
吴樯:指收信人的名字。
水驿江:指江南地区的水路交通。
芳洲:指美丽的园林。
缆:系船的绳索。
斜阳:指夕阳。
烟树:指江南地区的柳树。
参差:形容树木错落有致的样子。
武昌:指湖北省的一个地方。
愁鬓:指因忧愁而变白的发丝。
新霜:指初霜。
朝衣:指官员的服装。
染御香:指接近皇帝,享受皇家待遇。
故乡:指出生地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交旧:指与老朋友相聚。
凄凉:形容寂寞凄凉的感觉。
它乡:指离开故乡的地方。
胜故乡:指外地的环境和条件比故乡更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是一首描写离乡归来的情感词。词中通过描写陆游的行程和寄托在吴樯上的憧憬,表现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归途中的无限遐想。
上片开篇即写出陆游从蜀地东归,坐船抵达武昌的路途。他寄托着自己回到故乡的希望和憧憬,在长长的旅途中不断地观赏着沿途的景色,把自己的思绪和希望寄托于那一艘载着他前进的吴樯之上。作者用“寄梦”一词来表达自己对于归途中的期待和心情,使整篇词充盈着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美感。
词中的下片则更多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表露出深深的怀旧和离愁别绪。在面对自己已经日益衰老的身体时,陆游借助银发和点缀新霜的笔墨,表达出自己身处于离乡、归途之中的感慨和不安。词的情感饱满而深沉,使人不禁为其所述的深情所动。
在描写景色和情感的过程中,陆游运用了许多语言上的巧思和技巧。比如通过对于“吴樯”的反复提及,将这个专指自己回归故乡的船只浓缩成了一个形象、一个虚拟实体,进而将整个归途的希望和憧憬投射到了这个虚拟实体之上。同时,作者也通过措辞上的妙绝巧妙地将情感和景色相融合,刻画出了一幅清晰而又真实的画卷。这些表达方式的丰富性和即兴性,为词赋予了更多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作者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此词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所述,是在1178年孝宗淳熙五年庚寅,陆游从四川东归江行途中所作。在当时,陆游已经年过50。他46岁那年入川,流传至今的大量诗篇便是在此期间创作。在川九年后,孝宗淳熙五年召他东归,这时他时常怀念故乡,渴望回归。正如他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那样,九年光阴已然流逝,人已步入老境,他的亲友们是否还在,他的朝中同僚又处于何种情况,他思前想后。然而现在获得了东归的机会,又生出许多愁绪,对离开多年的异地也有些依依不舍。盼着回到故乡,但又担心回到故乡之后的种种变化。这些复杂交织的情感在词中得以完美诠释。这首词描摹了其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千回百转的思虑,表现了一个离乡背井、颠沛流离的人在归乡之际的心态。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归梦寄托在开往吴地的船上,一站又一站的水路前面的途程还很长。想见初到鹦鹉洲旁系缆停留的时候,斜阳里望见烟树错落的江城武昌。愁多鬓边新添了白发,想过去也曾身穿朝衣上殿见君王。如今重回故乡旧友稀少不胜凄凉,却怕他乡要胜过故乡了。
【汉字译文及注释】
归梦:指回家的梦想、希望。
寄托:依托、寄寓。
吴地:指江苏、浙江一带。
一站又一站:形容旅途漫长。
斜阳:夕阳。
烟树:杨树。
错落:分散、交错。
江城武昌:武汉市区。
鬓边:头发两旁的太阳穴处。
朝衣:官员上朝穿的服装。
殿:指皇帝的宫殿。
故乡:自己的家乡。
稀少:形容数量不多。
不胜凄凉:感到十分凄凉。
他乡:指离自己家乡很远的地方。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中国历史上自作诗留存最多的诗人。代表作品《游山西村》,《钗头凤·红酥手》,《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卜算子·咏梅》,《示儿》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