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译文及注释:
昨夜吴中下雪,子猷心情愉悦。
万里浮云卷起碧山,青天中道孤月流淌。
孤月照耀沧浪河汉,北斗错落,长庚明亮。
怀着余情,对着酒,夜霜白雪,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短暂,要尽情畅饮,享受万古情怀。
你不能用狸膏和金距学习斗鸡,也不能让你的呼吸吹出彩虹。
你不能像哥舒一样,夜晚带着刀横行青海,攻占石堡,夺取紫袍。
在北窗里吟诗作赋,千言万语不如一杯水。
世人听了这些话都掉过头去,就像东风吹过马耳朵一样。
有些人嘲笑我,说我和明月一样孤独。
高贵的骅骝却不能吃,而蹇驴却得意地鸣叫着迎接春风。
《折杨》和《黄华》合在一起成为了流行曲,晋君却听着琴声枉费心思。
《巴人》谁肯和《阳春》一起合唱,楚地的奇璞还是不被重视。
黄金散尽,交情未成,白发苍苍,身份却轻贱。
一谈一笑就失去了颜色,苍蝇和贝锦喧嚣着诽谤声。
曾参又怎么会是杀人凶手?三次谗言让他的慈母惊恐不已。
和你谈心,握着你的手,荣辱于我也无所谓。
孔圣都曾伤害过凤凰和麒麟,董龙又何必在乎鸡狗之事!
一生傲岸,却苦不得人心,恩情疏远,媒妁劳碌,志向多有偏差。
严陵向汉天子高揖致敬,何必拄着长剑,颐指气使地在玉阶上。
达到了也不足以为贵,穷困也不足以为悲。
韩信羞于将绛灌之事与比,祢衡则耻于追逐屠夫和酒贩。
你不曾见过李北海,英姿飒爽的他如今又在何方?
你不曾见过裴尚书,如今他只能躺在三尺土坟里,被荒草和荆棘覆盖。
年轻时就想去五湖游历,如今看到这些,心中更加坚定了。
注释:
1. 吴中雪:指江苏吴中地区下雪。
2. 子猷:指唐代文学家杜甫的儿子杜子美。
3. 万里浮云:形容云彩遮盖了整个天空。
4. 碧山:青山。
5. 青天中道:天空中央的一条道路。
6. 孤月:孤独的月亮。
7. 沧浪:指天上的河流。
8. 河汉:银河。
9. 北斗:北斗星。
10. 长庚:天上的星星。
11. 狸膏金距:指古代的一种药物,用狸脂和金银粉制成,用于治疗眼疾。
12. 学斗鸡:指学习斗鸡赛的技巧。
13. 哥舒:指北魏时期的哥舒翰,是一位著名的将领。
14. 青海:指今天的青海省。
15. 紫袍:指官员的服装。
16. 折杨、黄华、清角、巴人:指古代的一些音乐曲目。
17. 楚地:指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18. 奇璞:指未经雕琢的玉石。
19. 黄金散尽:指财富耗尽。
20. 白首为儒:指老年时仍然从事读书学习。
21. 苍蝇贝锦:指小人之辈。
22. 曾参:指春秋时期的曾参,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3. 三及慈母惊:指曾参的母亲被人诬告,曾参三次前去申辩,最终得以平反。
24. 孔圣:指孔子。
25. 伤凤麟:指孔子曾经说过“凤麟不至,河不出图”。
26. 董龙:指东汉时期的董卓,是一位著名的权臣。
27. 长剑拄颐:指持剑而立,拄着下巴。
28. 达:指达官贵人。
29. 穷:指贫穷的人。
30. 韩信:指汉代著名将领韩信。
31. 绛灌:指韩信曾经用绛水灌溉农田,使得庄稼茁壮成长。
32. 祢衡:指东汉时期的祢衡,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33. 屠沽儿:指祢衡曾经在酒楼中与屠夫沽酒。
34. 李北海: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35. 裴尚书:指唐代著名文学家裴旻。
36. 五湖:指江南地区的五个大湖。
37. 钟鼎疏:指钟鼎之事,即周公为商纣王铸造的钟鼎被毁,周公被迫离开朝廷。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首诗中,突出反映了李白反权贵的精神,却又充满了抒情色彩。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描绘了王十二寒夜独自饮酒,怀念旧友的情景,同时借用了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典故,深刻地展示了王十二美好兴趣的朋友形象。第二段写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也跟着感到了伤感和思念之情,想起了殷商时期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钦佩之情。第三段通过唐代文学流派“风”的模仿,让诗歌情感更加浓郁,而灵敏的李白又将其转为对现实的一份哀愤,表达出对当时政治上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最后一段则用“少年早欲五湖去”的句子表示感情已平息,并且留给读者无限空间去想象附会。
整首诗句句字字中蕴含了李白深刻的思考和对自然、人文的热爱之情。王十二寒夜独酌,孤影凝神,一方面表现了他的才情和不羁之气,另一方面也描绘出了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在“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中,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生相结合,抒发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中,李白运用了寓言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观念,将自己置于尘土纷扰之外,超脱出俗世的桎梏。
整首诗更多地是向读者展示一种思辨和理想的追求,让读者能够从中汲取正能量和向上力量。同时,诗中典故繁多,语言优美,语言艺术性极高,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深意。
赏析详情»
特点:
该篇文章描写了李白这首抒情长诗的主要特点。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批判性,针对当时政治上的腐败现象进行了犀利的抨击。尽管有明显的议论性,但该诗的抒情并没有被掩盖,反而颇具个性特点。李白在诗中使用大量的典故作比喻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的印象、感受、情绪和态度。这种方式使得读者需要熟悉并理解这些典故,才能确切地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此外,该诗的感情表达方式是一种爆发的、奔放的,即使在抒发受谗言遭诽谤、壮志难伸的愤闷之情时,也是激情如火,浩气如虹。整首诗以议论式的独白为主,着重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结尾处,李白以“少年早欲五湖去”的飘然远去表示感情的平息,使整篇诗归于平静。总之,该篇文章生动地展示了李白这首抒情长诗的独特之处,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参考。
特点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十二的诗人与文学家,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一天,王十二独自在寒冷的夜晚里品着美酒,思念着远方的朋友李白,于是创作出了一首诗篇《寒夜独酌有怀》。这首诗寄托了他对李白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在孤独和寂寞中的感触和心境。
这首诗引起了李白的注意和回应,李白写下了一首答诗。这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的诗篇,展现了李白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王十二的深厚情感,表达了他在长安不断流浪和孤独寂寞的感触和心情。
据《李太白年谱》天宝八载附考资料显示:“是年六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白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可见这首诗的背景是在唐朝的战乱和变迁中,李白和王十二的思念之情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和发酵的。
这两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在孤独和寂寞中所遭受的痛苦,也是对友情的珍视表达。这篇创作背景的介绍,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两位伟大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学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昨天夜里吴中下了一场大雪,你像王子猷一样兴致勃发。浮云万里环绕着青山,天空的正中游动着一轮孤月。孤月沧凉清冷,银河清朗澄澈。太白星晶莹明亮,北斗星错落纵横。白霜洒地的夜晚你对酒思念起我,金雕玉塑的井台上冰冻峥嵘。人生百年不过是飘忽瞬间,要痛饮美酒来渲泄万古的愁情。君不能狸膏金距效法斗鸡之徒,因谄谤获宠,鼻孔出气吹到天上的霓虹。君不能学习那陇右武夫哥舒翰,跨马持刀,横行青海,血洗石堡,换了个紫袍英雄。你只能在北窗下面吟诗作赋,纵有万言不如杯水顶用。今世人听到诗赋皆掉头而去,就好像马耳边吹过一阵东风。鱼目混珠之辈居然也来嘲笑我,夸说他们的才能与明月宝珠相同。千里马屈身弓背不能饮食,却在春风里得意长鸣。《折杨》和《黄华》这样的曲子才合流俗的口味,像《清角》这样的琴曲,晋平公怎配去听?唱惯《巴人》曲的人怎肯应和《阳春》雅曲?楚国人从来就轻视珍奇的玉石。黄金散尽却没交到知音,白发飘飘的读书人还是被人看轻。一谈一笑之间想不到就变了脸色,接着就有苍蝇一样的小人罗织罪名。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可是三进逸言还是使他的母亲震惊。握住你的手告诉你心里话,对我来说,荣与辱早已是身外之物。听说孔圣人还感伤过凤凰和麒麟,可见千古英雄也会为情所困。
注释:
1. 王子猷:唐代文学家,有“诗鬼”之称。
2. 孤月:单独一轮的月亮。
3. 银河:银河系,形容夜空中群星闪烁的美景。
4. 太白星:即金星,因明亮似银而得名。
5. 北斗星:指北斗七星,古代导航和测定方位的工具。
6. 金雕玉塑的井台:指画中的景象,是亭台楼阁装饰的一种。
7. 狸膏金距:比喻虚有其表的华贵物品。
8. 斗鸡之徒:指斗鸡热衷者。
9. 陇右武夫哥舒翰:唐代武将,曾在西北戍边。
10. 北窗:诗人常常在北窗下写作。
11. 巴人、阳春:两种不同风格的曲子。
12. 楚国人:指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屈原。
13. 黄金散尽:比喻失去了财富。
14. 苍蝇一样的小人:形容卑鄙下作的人。
15. 曾参:东汉末年人,以清廉自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