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放鹤亭记》。
译文及注释:
熙宁十年秋天,彭城大水泛滥。云龙山人张君之的草堂,水淹及其半扉。明年春天,水退了,他搬到了故居的东边,东山的山脚下。他登高望远,看到了异境,于是在山上建了一座亭子。彭城的山峦环绕,像一个大环,唯独西边缺了一块,而山人的亭子,正好在那个缺口处。春夏之交,草木茂盛,直达天际;秋冬之时,雪花皑皑,一片银白;风雨交加之间,景象万千,令人俯仰不已。
山人养了两只鹤,非常驯良,善于飞行。每天早晨,他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放飞鹤,让它们自由飞翔,或者站在田野上,或者翱翔于云端;傍晚时分,鹤就会自动飞回东山。因此,这座亭子被称为“放鹤亭”。
有一次,郡守苏轼和一些宾客来拜访山人,在这座亭子里喝酒作乐。山人向他们说:“你们知道隐居的乐趣吗?即使是面朝南方的君王,也不能与之相比。《易经》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经》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因为鹤是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的物种,所以《易经》和《诗经》中把它们比作贤人君子。隐居的人喜欢和鹤为伴,应该像有益而无害的东西一样;但是卫懿公喜欢鹤,结果却亡了国。周公写了《酒诰》,卫武公写了《抑戒》,认为酒会导致荒淫败乱,没有什么比酒更糟糕的了;但是刘伶、阮籍等人却因为酒而成为后世名人。可见,面朝南方的君王即使像鹤一样清远闲放,也不能喜欢鹤,因为喜欢鹤就会亡国;而山林隐士即使像酒一样荒淫败乱,也不会造成什么危害,更何况是鹤呢?因此,隐居的乐趣是无法与其他乐趣相提并论的。”山人听了很高兴,笑着写了一首《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去了,飞向西山的缺口,高高飞翔,寻找适合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像要停下来,却又忽然展翅高飞,独自在涧谷之间度过整整一天,啄食苍苔,踏着白石。
鹤归来了,落在东山的阴影下。下面有一个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和葛布衣服,手拿着琴弦。他自己耕种,吃饭,剩下的就留给鹤吃。鹤回来了,回到西山,不能久留。
这是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写的《放鹤亭记》。
注释:
熙宁十年秋:指公元1077年秋季。
彭城大水:指江苏徐州彭城地区的洪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指张君之在徐州云龙山的草堂。
水及其半扉:指洪水淹没了张君之的草堂,水位淹到了草堂的半扇门。
明年春,水落:指洪水在次年春季退去。
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指张君之在洪水过后迁回了他的故居,位于东山的山脚下。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指张君之在东山上建造了一座亭子,从亭子上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指彭城地区的山脉环绕,形成一个大环。
独缺其西一面:指大环的西侧没有山脉。
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指张君之的亭子建在大环的西侧缺口处,正好补足了这个缺口。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指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景色的变化多样。
放鹤亭:指张君之在亭子上放养鹤鸟的地方。
郡守苏轼:指宋代文学家苏轼,当时担任徐州的郡守。
南面之君:指君主。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指《易经》和《诗经》中关于鹤的描述,认为鹤是清远闲放的象征,可以比作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指隐居山林的有道德的人。
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指卫懿公喜欢养鹤,结果导致国家的衰败。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指周公和卫武公分别写的关于饮酒的诰命和戒律。
刘伶、阮籍之徒:指两位著名的饮酒文化代表人物。
放鹤、招鹤之歌:指张君之为自己放养的鹤鸟所作的歌曲。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