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游》拼音译文赏析

  • hòu
    yóu
  • [
    táng
    ]
  • céng
    yóu
    chù
    qiáo
    lián
    zài
    shí
  • jiāng
    shān
    yǒu
    dài
    huā
    liǔ
  • rùn
    yān
    guāng
    báo
    shā
    xuān
    chí
  • chóu
    quán
    weí
    jiǎn
    shè
    zhī

原文: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相关标签:写景

译文及注释
寺庙中回忆曾经游玩的地方,桥上怀念再次渡过的时光。
江山美景仿佛在等待着,花草树木自然无私。
野外潮湿的雾气薄弱,沙滩上阳光渐渐落下。
旅客的忧愁都因此而减轻,舍弃这一切又去何处呢?
注释:
寺:佛寺,指寺庙。

忆:回忆,想起。

曾:曾经,过去。

游:游览,参观。

处:地方,位置。

桥:指桥梁。

怜:怀念,惦念。

再:又,再次。

渡:过桥。

时:时间,时刻。

江山:指国家、山川等。

如有待:好像还有什么事情等待着。

花柳:指春天的花草树木。

自无私:自然而然地无私。

野润:野外植物的滋润。

烟光:指雾气、烟雾等。

薄:轻薄,淡薄。

沙暄:指沙漠中的阳光。

日色:太阳的光芒。

迟:晚,迟到。

客愁:旅客的忧愁。

全为减:全部消失。

舍此:放弃这一切。

复:再次,又。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开始,一气呵成,给人以随笔自然流畅之感。”(《唐诗鉴赏辞典》)这两句所描绘的晨晚景色,也是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美景的眷恋和不舍,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桥”和江山花柳的美丽,以及晨晚时的景色,表达出诗人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怀念和对人世无情的感慨。在此之中,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人世间的失望之情相互映衬,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苦乐,增长对生命的认识。整首诗优美的文学语言和精湛的写作技巧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后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上元二年(761年)于四川新津修觉寺所作。当时,杜甫一度游历新津,欣赏了修觉寺的美景,又留连不舍地离开。同年杜甫再次来到修觉寺,感慨颇多,创作出了这首《后游》。 这首诗描写了修觉寺内外的自然景观,以及杜甫在这里的动情体验。诗中“云深不知处,日出江花红”表现了修觉寺山清水秀、灵气逼人的自然风光。而“滞泉沧海寄余生,万里波涛一瞬间”则体现了杜甫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和思考。 此诗既有山水之美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展现出杜甫深厚的思想境界和诗歌艺术的高超水平。这首诗被收录于《杜工部集》中,成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想起以前曾经游览过的修觉寺和桥,这次重游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 【注释】: 修觉寺:又称卧佛寺,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更生(gēng shēng):重新燃起,指感情上产生深厚的爱怜之情。 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的;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 【汉字译文】: 美好的江山,仿佛就在那里等待着我;鲜花盛开着笑脸,柳树扭动着柔软的腰肢,毫不吝啬地奉献一切,欢迎我再次登临。 【注释】: 江山(jiāng shān):泛指国家、社会环境、自然景色等。 绽(zhàn):开放、张开的样子。 扭(niǔ):曲折、扭动的样子。 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 【汉字译文】: 清晨的晨曦薄如轻纱,滋润着大地;原野仿佛浸透了酥油般的润泽。傍晚时分,余晖依然停留在大地上,沙地闪闪发光。 【注释】: 晨曦(xī):指刚刚亮起的微光。 余晖(yú huī):太阳落山后,天空中的残余光辉。 酥油(sū yóu):藏族特有的一种乳制品,通常用于祭祀和作为食物。 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 【注释】: 作客(zuò kè):指在别人家中暂住或旅游度假。 愁闷(chóu mèn):心情抑郁、烦闷。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