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及注释: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穿衣服的人滋味,真的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问为何频繁相见,何似长期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注释:
残寒销尽:残留的寒冷已经消失殆尽。
疏雨过:轻柔的雨水已经过去。
清明后:指清明节过后的时候。
花径敛余红:花径上的花已经凋谢,只剩下少量的残红。
风沼萦新皱:风吹过水面,形成了新的涟漪。
乳燕穿庭户:乳燕飞进庭院里。
飞絮沾襟袖:飞舞的絮子沾在衣袖上。
正佳时:正是美好的时光。
仍晚昼:虽然已经是下午,但天色仍然很明亮。
著人滋味: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情感。
真个浓如酒:情感浓烈如同美酒。
频移带眼:眼睛频繁地移动。
空只恁:空虚而无意义。
厌厌瘦:瘦弱而无力。
不见又思量:不见面时反而更加思念。
见了还依旧:见面后感觉依然不变。
为问频相见:为什么频繁地见面。
何似长相守:为什么不如长期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天永远不会老去,但人却会离别。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把这份思念寄托在庭院里的柳树上。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谢池春》一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抒发了离别相思之苦,体现了柳永“市民词”的特色,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李之仪深厚的文学功底。在章法针脚方面,作者采用了精密的构思,通过点出节令、黄昏时分等方式,将描写春天景物和表达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词写作更加细腻。
在词的上片中,作者利用四句五言诗,准确地表现了春天景物的种种细节,如“花径敛余红”,“飞絮沾襟袖”等,以此点染出春天美景的瑰丽和生机,有情有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在下片中,作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离别相思的苦楚之情。四句五言诗通过逐对比较的方式,将“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作对比,表达出愁肠百结的情感;并通过“为问”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突显了词中主题深刻的思考和内涵。
在表达人情感方面,词中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手法,如“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通过使用以酒喻情的艺术手法,把深情的感受娓娓道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比喻手法不仅让词更加具象,也让抽象的情感变得更加真实和易于理解,是李之仪创作词作的一大特点。
总的来说,《谢池春》这首词,以通俗易懂、细腻入微的语言将春天美景与离别相思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作者李之仪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在表达人情感方面,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使整篇词深情而具体,耐人回味。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注释】:
-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也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
- 波绉:水面上荡起的波纹。
- 柳絮:柳树的花果,多数为毛绒状,飘散飞扬。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注释】:
- 空眼:空洞无神的眼睛。
- 相思:互相思念。
- 厮守:夫妻亲密相处。
- 天公:古代人认为主宰天气的神灵。
- 别恨:别离时的怨愤和不满。
【汉字译文】: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之仪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末任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任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李之仪的著作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他的词作以描写江南水乡风光、表达乡土情怀为主,属宋代江南词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作品被誉为“江南词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