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译文及注释:
高台上吹着凄凉的风,朝阳照耀着北林。
我在万里之外,江湖遥远而深邃。
方舟无法到达尽头,离别的思念难以承受!
孤雁飞向南方游荡,经过庭院时长声哀鸣。
我思念远方的人,希望能够传达我的音信。
形影渐行渐远,悠悠伤我心。
注释:
高台:指高处的平台或山丘。
悲风:凄凉的风声。
朝日:早晨的太阳。
北林:北方的森林。
之子:指远行的人。
江湖:广阔的江河湖泊,也指社会上的人事变幻。
迥且深:遥远而深邃。
方舟:船只,也指人生的旅途。
离思:离别的思念。
孤雁:独自飞行的雁。
长哀吟:长时间的悲鸣。
翘思:怀念思念。
慕远人:思念远方的人。
托遗音:寄托思念之情于音乐。
形影:指人的身影。
翩翩:轻盈的飞舞。
伤我心:使我感到伤心。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鉴赏《登高》
曹子建的《登高》是一首有着悲凉意境的秋天景物描写诗。这首诗开头两句并没有影射比喻之意,而是简单地描绘了秋日高台的景象。登高所以望远,所以思远人也;而时值秋令,台愈高则风自然愈凄厉,登台之人乃因风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描绘出了登高者内心深处的失落和迷茫。
“高台多悲风,远树晚烟空。”这两句构成了整首诗的中心内容。“高台”一词喻京都,说明作者启程往京州,因与亲属相隔万里,深感乡愁,为此感到悲伤。“远树晚烟空”则更加强化了这种孤独的感觉,“孤雁飞南游”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心灵上的孤寂和凄苦。
此诗运用了古诗中常见的构思和技巧,先通过景物的描写引起读者的思索,然后突出某一点来表达感情,情感交融,深刻打动人心。同时,借助若有似无的音律,使诗句更具有音乐性,给人以耳目之福。
总之,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孤独、失落的感情,而其文字简练、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佳作。
鉴赏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念远别亲友的作品,它表达了作者对远离的亲友的思念之情。虽然作者和这一亲友的分别可能是因为统治者内部矛盾的原因,但在那个动乱流离的时代,远别不可避免,这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普适性和现实性。
诗中开头“高台多悲风”一句,表现了登高所感受到的凄厉风声,并以此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朝日照北林”一句,虽然本意还是景语,但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语,掩盖了对亲友的思念。随后的“之子在万里”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思念遥远亲友的心情,而“江湖迥且深”一句,则更将思念之情深刻地表达出来。
总之,这首诗结构简洁、言简意赅,通过景语、寓意等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想念远方亲友的思绪,并因此而具有广泛的共鸣价值。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啊真使人伤神。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他的文学造诣深受人们的赞赏,后人因此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