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早春》拼音译文赏析

  • nán
    zǎo
    chūn
  • [
    táng
    ]
    bái
  • fēng
    huí
    yún
    duàn
    chū
    qíng
    fǎn
    zhào
    biān
    nuǎn
    míng
  • luàn
    diǎn
    suì
    hóng
    shān
    xìng
    píng
    xīn
    绿
    shuǐ
    shēng
  • bái
    yàn
    feī
    réng
    chóng
    shé
    huáng
    weì
    chéng
  • dào
    jiāng
    nán
    chūn
    hǎo
    nián
    nián
    shuaī
    bìng
    jiǎn
    xīn
    qíng

原文: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相关标签:写人写景

译文及注释
风转向,云散开,雨刚停,天空初放晴。
夕阳倒映在湖边,温暖而明亮。
山上的杏花散落一地,水面上的蘋草平铺如茵。
白雁飞翔,但翅膀低垂,似乎有些沉重;黄鹂的歌声还未成调,舌头似乎有些发涩。
可惜江南的春天不太好,每年都有衰病,减少了心情的愉悦。
注释:
风回:风向转变。
云断:云层消散。
雨初晴:雨后天空开始放晴。
返照:夕阳反射在云层或水面上的光线。
湖边:湖的边缘。
暖复明:温暖的阳光再次明亮地照耀。
乱点碎红:指山杏花繁盛,像点缀在山上。
山杏:一种开花早、花期短的果树。
平铺:平铺开来。
新绿:春天新长出的嫩绿色植物。
水蘋:一种水生植物。
翅低:指白雁飞行时翅膀下垂。
白雁:一种候鸟,冬季南迁至江南地区越冬。
舌涩:指黄鹂的叫声不够流畅。
黄鹂:一种鸟类,常见于江南地区。
不道:不知道。
衰病:指年老体弱或生病。
减心情:指心情变得沉闷或消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因并非来自于春天本身,而是作者心中的苦闷和不满。因为他身处贬谪之地,生活寂寞凄苦,无法享受春天的美好。这使得诗人在欣赏春光时,不禁感慨江南春光好,但自己却无法尽情享受其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景色和生机勃勃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落寞和愁苦。这种内在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这首诗更加深刻感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同时,通过充分利用春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幅美好而深刻的春景图,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赏析详情»


鉴赏
为一个文学作品,白居易所写的《南湖早春》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遭到贬谪后所留下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景象,其实是在描绘他自身的境况和情感。 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白居易通过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出南湖在早春时节的美景。前六句诗句描写了阳光明媚、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等早春的特征景象,尤其是五、六句中的“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则给人以更加生动的视觉体验,也增加了一些动态的元素。 此外,在描写自然景观的过程中,作者也通过色彩的对比来突出早春的特点。在描述山杏和水苹时,作者分别使用了“碎红点点”的乱和“平铺如茵”的平,体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整齐美感。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并不仅仅是一篇自然鉴赏。同样重要的是,他通过诗歌所传达出的情感,表达了自己遭到贬谪后的消沉郁闷之感。在诗句最后两句中,作者通过“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来揭示自身的情感,表现出自己即使身处早春的美景之中,却由于官场的打击心境低落。 综合起来看,《南湖早春》是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线、以人物情感为辅助的诗篇。作品中尽显早春的生机和活力,也流露出作者遭受打击的情感。这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白居易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也让作品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正在贬谪江州任司马,身处陌生的远方。在这种背景下,白居易用笔写下了一首以春景为背景的送别之作,表达了自己无尽的离愁别绪。 此诗中充满了伤感、孤独和思乡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友的眷恋之情。他用诗歌来慰籍自己沉重的心情,表达了盼望重逢的渴望。同时,诗中也包含了一些隐喻,如“离恨苦”、“长亭外”等词语,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心境。 通过这首诗作,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白居易对故乡和亲友的眷恋之情,以及遭受贬谪所带来的孤独和无助之感。他的创作背景也向我们展现了古代名士,尤其是诗人在遭受不幸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春风吹散阴云,雨后天已放晴(阴云:指天空中的乌云。放晴:指雨过云散,天气转晴),湖边夕阳斜照(夕阳:指太阳落山前的余晖),温暖而又光明。山间杏花绽放,处处点点碎红(点点碎红:形容杏花点缀在山间的景象),水中嫩苹平铺,一片新绿初生(嫩苹:指嫩绿的草木。平铺:指分布广泛且整齐平坦)。白雁湿翅沉重,沿着低空飞翔(湿翅:指白雁的翅膀上沾了水分,显得沉重。低空:指离地面很近的高度),黄鹂舌儿生涩,歌调尚未成型(舌儿:指黄鹂的喉咙部位。生涩:指歌声尚未完全成熟优美)。江南明媚早春,风景怎会不好?只是年年衰病,哪有赏景心情!(衰病:指身体老化和疾病。哪有:表示反问,强调现实不如人意的情况)。 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简介
唐朝 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