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拼音译文赏析

  • peí
    peí
    shǐ
    使
    jūn
    dēng
    yuè
    yáng
    lóu
  • [
    táng
    ]
  • kuò
    jiān
    yún
    lóu
    shǔ
    wǎn
    qíng
    jiā
    shī
    jiē
    xiè
    xuān
    chéng
  • xuě
    àn
    cóng
    meí
    chūn
    bǎi
    cǎo
    shēng
    gǎn
    weí
    wèn
    cóng
    gēng
    nán
    zhēng

原文: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译文及注释
湖水宽广,云雾缭绕;孤楼独立,属于晚晴。徐孺子礼仪恭谨,谢宣城诗才出众。雪地岸边,丛梅盛开;春泥滋润,百草生长。不敢违背渔父的询问,从此再次南征。
注释:
湖阔:湖面宽广。
云雾:云和雾,形容湖面上的气象。
楼孤:孤零零的楼阁。
晚晴:晚上的晴天。
礼:指礼仪。
徐孺子:指徐敬业,唐代著名的礼仪学家。
诗:指诗歌。
谢宣城:指谢灵运,唐代著名的诗人。
雪岸:雪覆盖的岸边。
丛梅:指丛生的梅花。
春泥:春天的泥土。
百草:各种草木。
渔父:指从事渔业的父亲。
南征:向南出征。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背景、大历四年春、岳阳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9C%E7%94%AB)] 根据历史记载,杜甫在大历四年春离开了岳阳前往潭州、郴州等地。而这段旅途的起点是由当时的官员裴隐提供的白马潭宅邸。这次旅行不仅让杜甫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让他深入了解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疾苦。据说这次旅行也成为了杜甫后来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如《白马篇》中“东船西舫悄无人,泪湿半巾江水寒”等著名诗句就是在这次旅行中所写。总的来说,这段旅程不仅丰富了杜甫的人生经历,也让他有更多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陪裴使君)一起赏景,同乐其乐,与杜甫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写下了“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句。 这里,“渔父问”可以理解为尘世间琐事,而“从此更南征”则是指诗人再次南行。这一句话的意思是,杜甫不惧怕现实生活的困难,决定义无反顾地再次拜访南方。由此可见,杜甫对裴使君的友情及其对他的救济之恩,使得他心潮澎湃,充满热情和斗志,愿意勇往直前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篇诗歌的主旨是描绘了杜甫在岳阳时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裴使君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并用“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句表达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这也表现了杜甫对于现实的洞察和勇于面对生活的态度,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 赏析详情»


译文
杜甫的《宿府》: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牧童识别麦苗生,夜泊秦淮近酒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译文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