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拼音译文赏析

  • jiǔ
    yuè
    jiǔ
    shān
    dōng
    xiōng
    /
    jiǔ
    yuè
    jiǔ
    shān
    dōng
    xiōng
  • [
    táng
    ]
    wáng
    weí
  • zài
    xiāng
    weí
    meǐ
    féng
    jiā
    jié
    beì
    qīn
  • yáo
    zhī
    xiōng
    dēng
    gāo
    chù
    biàn
    chā
    zhū
    shào
    rén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独自在陌生的地方做客,每逢佳节倍感思念亲人。
遥远得知兄弟登高处,到处插满茱萸只缺一人。
注释: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在陌生的地方做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佳节倍感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兄弟在登高的地方。

遍插茱萸少一人:到处插满茱萸,只缺少一个人。茱萸是一种植物,古人常用它来祭祀祖先或表达思念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王维的《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情小诗,虽然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但却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感受。这首诗写于王维十七岁时,描绘了他远离故乡思念家人的心情。 从第一句话“独异图”开始,王维就运用了反复使用“独”、“异”等字眼的手法,将自己孤苦伶仃、异乡无依的处境表达的淋漓尽致。在王维的年代,由于交通不便、地域之间的差异较大,离开故乡到异地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割舍与牵挂。而在这首诗中,王维打出了“异乡为异客”的口号,饱含了自己对于异乡无助的感慨。 不过,王维的诗并不仅仅是抒发内心情感,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传统儒家家庭观念的氛围。封建时代的中国注重家族观念,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很为重要,家族成员之间的情谊往往比生命还要珍贵。在这首诗中,王维流露出对于兄弟的怀念,这种感情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即使身处异乡,他内心也始终和家人、朋友保持着浓厚的情感联系。 总体来说,王维的《忆山东兄弟》不仅是一首抒发孤寂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食粮,代表了传统中国家庭观念的价值。虽然写作于千年以前,但它的艺术力量至今依然动人心魄。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其创作生涯中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其中一首著名的诗歌便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绘了王维十七岁时离开家乡到洛阳与长安之间漂泊的生活场景,以及他在重阳节中怀念故乡的情感。 据考证,此诗成于王维十七岁时,当时他正身处异乡,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由于其故乡蒲州位于华山东面,因此王维将自己的故乡兄弟称为“山东兄弟”。 而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这种传统文化也成为了王维此诗的重要背景。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写诗表达了对家乡和山东兄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重了重阳节的背景为诗歌增色,让这首诗在当时的文学界更显卓越。 这首诗在王维的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清新淡雅、峰回路转的意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与赞誉。除此之外,这首诗歌也被认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启发。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王维、汉字译文、注释、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 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们都插着茱萸, 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维简介
唐朝 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